而唐玥也确实没有辜负他的期望,在皇帝的支持下,这场仗打了六个多月,大雍终于重新夺回了幽云州,而北戎王庭被唐玥杀的血脉断绝,剩下的残兵败将和老弱妇孺逃进了草原深处,唐玥便也没有继续追击了,这场仗打的时间够久了。
自夺回幽云州的消息传来,朝野上下已是一片欢欣鼓舞,唐玥率军回到上京时,百姓更是夹道欢迎,一时间,卫亲王风头无两,威动天下。
唐玥战功彪炳,但如今已封无可封了,因此承熙帝除了赐下金银珠宝外,又特旨允其扩张亲兵建制至两千人,加食邑五百。这时,朝中便有声音说卫亲王如今功高震主,不可不防,可圣人对此视若无睹,毫不在意,这些言论慢慢也就熄了下去。
如今幽云州虽已收复,可这不过是一个开始。幽云州离开中原王朝近百年,其中人员关系之复杂前所未有,承熙帝下旨将幽云州更名为幽州省,为大雍的第十一个省,并为此宵衣旰食,殚精竭虑。
承熙十五年,因无子,皇帝欲立卫亲王为太女,此言一出,朝堂上立时吵成了一团。
慈宁宫。
“翻来覆去的不过四个字,不合礼法!”唐瑄怒气冲冲地对燕虞抱怨道,“动不动就就以辞官相逼,一个个的为老不尊!”但唐瑄也知道,他不可能真的同意这些人辞官。
燕虞对此早有预料,她微微一笑,对唐瑄道,“依我看,何须弄个太女的名头出来?朝廷无皇子,须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虽长不得立,如今除了你便只有卫亲王是嫡出,亲王继统,早有先例,如何不合礼法?”
燕虞的这段话很巧妙,她高明地撇去了唐玥女子的身份,只以其封爵说话——是嫡女,但嫡女也是嫡出,是女性,但她亦是亲王爵。
唐瑄恍然大悟,“姨娘妙计!”
“所以,只需揪住‘嫡出’与‘亲王’这两点,同他们辩就是了。”燕虞顿了顿,又道,“何况如今欢娘亦无子嗣,给那些老家伙们留下一线希望,这事也好办得多。”
话虽如此,但唐瑄仍是争了整整三年,承熙十八年,承熙帝立卫亲王唐玥为太子。
梁邑,礼亲王府。
“阿娘,今日可感觉好些了?”李太妃前些日子病了,礼亲王端着汤药,亲自为母亲侍疾。
“吾儿孝顺。”李太妃一口一口地喝完了药,她身边的婢女取了帕子来为太妃净面,“朝廷那边……如何了?”
礼亲王顿了顿,“圣人立了卫亲王为太子。”
李太妃神色淡淡,“尘埃落定了啊。”两人俱是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儿,李太妃说道:“也好,柳如岚的两个孩子,都不是容不下兄弟的人。那几个人,将他们赶出梁邑吧。”
礼亲王低下头,“谨遵母亲教诲。”
三年前,承熙帝以无子欲立卫王的消息传来时,礼亲王府上亦是人心浮动。大皇子被废,礼亲王便是最年长的皇子,若按礼法,这皇位也该落到礼亲王府才是。也因此,礼亲王府的一种谋士就此分为了两派。
只是如今承熙帝已立下太子,礼亲王为表忠心,自然需要把力主争位的几个人处置了。
事实上,一开始,礼亲王确是有几分心动的,可母亲李太妃却从始至终都不同意,礼亲王原先颇为不解,后来李太妃只问了他一个问题,便将他问的哑口无言。
李太妃问他,“戾太子宫变时,你不在上京,不清楚情况,吾却是在宫里亲身经历了的。卫亲王武功冠绝天下,用兵如神,你要多少兵马,才能压过她?”
礼亲王讷讷不得言,从那一刻起,他才算是彻底放下了心中的遐思。虽已放下,但听闻朝中不少重臣反对此事,礼亲王心中便仍存有一丝希望,这也是他没有提前处置那些争储一派的谋士,直到卫亲王被册为太子的消息传来才动手的原因。
礼亲王上了一封赞表,并一车礼物送到上京,以贺太子。见礼亲王都这样了,排在他后面的弟弟们更是知道自己没戏了,于是也纷纷送了礼到上京去。
承熙二十一年五月二十,上不豫,召燕霁、杜永泰、崔元秀受顾命。二十五日,疾大渐,遗诏天下。二十九日,崩于长安殿。群臣上谥曰文皇帝,庙号宣宗。
太子唐玥即位,改元昭懿。
昭懿帝是文帝的妹妹,那么文帝的妃子自然是不能搬到慈宁宫的,于礼不合,况且唐玥是女帝,虽然目前后宫无人,但以后要是纳妃,后宫可是要住男人的,因此又不能将文帝的后妃留在后宫之中。
好在文帝的后妃只有三人,最后唐玥和燕虞商议了一下,下令将原肃亲王府扩建为肃阳宫,修建完成后三妃则迁居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