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那些没有机会踏足崇绮、进不来书院的倒霉蛋,他们已经足够幸运了!
书院放了假,虽然没有夫子授课讲学,但课业是学不完的,他们的家世比不过士族,那就只有加倍努力奋斗!
不得不说,梁山伯此人心性坚毅,实在熬不下去的时候便将《送崇绮学子序》反复研读,日复一日地苦熬磨砺
他的魁首之位,虽与第二名只差毫厘,却也实至名归!
“吱呀~”大门被推开,寒风呼啸着涌进课室,挤在一堆、靠正气取暖的书生们冻得直哆嗦“赶紧把门关上!”
在学校念过书的都知道,念书那几年正好就是长身体的时候,校服一般都会挑比较宽大的尺码
士族贵戚不在乎那么几件衣物,对于寒门学子而言,书院发的冬衣质量不错,省着点儿可是能穿好几年的
因此寒门子弟的衣服,大多是选的大号尺码。也就代表着,不贴身不保暖,透风,有风吹来的时候格外地冷!
“英台,晋安?”梁山伯抬起头,被冻僵的脸艰难扯出笑意弧度“你们怎么来了?”
“山伯......”祝英台没问为什么不在寝室学习、为什么不点碳火这等不切实际的话语,她带着笑“该用午膳了,要一起去膳堂吗?”
虽然放假,学子、夫子都下山,或归家或玩乐,但总有留校的人,膳堂那边还是需要留人开火的
梁山伯迟疑了一会儿
越到年关菜蔬越贵,膳堂也没什么好吃的,上等膳食还有些许肉羹、白菜萝卜等耐放的冻菜,他们选择的便宜膳食不过是烙饼稀粥,再加一碟萝卜咸菜
梁山伯不想出门被寒风剐蹭,更不愿回到温暖被窝消磨斗志,于是摇头拒绝“我带了烙饼”
望着英台晋安转身离去的背影,他默默念诵: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怎么又是萝卜?”晋安不太想吃,皱着眉抱怨“从冬至吃到年关,天天都是萝卜炖羊肉!”
“至少我们碗里的是新鲜萝卜!”英台低眉顺眼喝着热汤
萝卜也好,羊肉也罢,这都是南陵公主从山下温泉山庄给她们送上来新鲜食材,开的单独小灶
冬日里的新鲜菜蔬,那是只有极少数、搭设了大棚暖室的超级豪门,才能享受的奢侈品!
书院的学子,哪怕是院长夫人的膳食,也都只有干菜,或是入冬前提前冻好的、已经蔫哒哒、一看就不新鲜的萝卜白菜
晋安不在意这些细节,作为公主,她天然享受着世间最好的一切
她唤来郎官“从下一顿饭起,我不想再见到任何和萝卜、羊肉相关的东西!”
“桓大将军喜欢萝卜羊肉汤,所以这些日子吃得多了些”郎官堆着笑“您有什么想吃的吗?”
晋安将汤碗放到一边,她斜睨着郎官“我想吃什么你都能找来?”
“温泉暖庄里有大棚暖室,大多数菜蔬都有培育”郎官是南陵公主府的管事,晋安虽在京都有公主府,但终究未成家,还没开始搭建自己的属官仆役,她身边的侍从管事,大多是蹭自家姐姐的
“晋安郡那边有送来今年的年礼”晋安郡是晋安的封地
“我记得,晋安郡临海?”
..................
自秦汉军功爵后,晋朝的爵位制度变更了许多,八王之乱后对王侯的权势更是严防死守!
爵位分宗室和功臣,本质就是特权+封地+人口
晋朝爵位繁复,非军功不可封侯,王爵非皇子不封!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专封宗室
功臣封爵为“开国”诸爵:开国公(郡公、县公)、开国侯(郡侯、县侯)、开国伯、开国子、开国男,及乡侯、亭侯、关内侯、关外侯。
世袭的爵位大多是开国时候的功臣所获,当承袭爵位的子孙死后无嗣或是获罪时,爵位通常会被削除。不世袭的爵位,身死则爵除。
宗室子弟又要特殊些,除嗣子外,后续子孙延推恩令,按公、侯、伯、子、男递降世袭
晋朝的变革最重要的是分了实封和虚封!
八王之乱前,爵位大多为实封。封地的政治、经济,甚至是军权都是受封者一人掌控的,因此导致诸侯割据战乱频发
大晋平定乱局,再次兴国封爵时,实封削了王侯的封邑,更有了虚封的爵位!
自此,王侯只有爵位、食邑,依旧享受封地的供养,却不再统治权,不能任命官僚,更不能筹建私兵
乡侯至关外侯等低爵,更是连封邑都没了,几乎等同于虚封
虚封,顾名思义,只有一个空头爵位,没有封地、没有人口更不能收税,每年朝廷发点儿俸禄,相当于荣誉称号
祖传列侯爵位、还带着食邑的世家大族当然看不上虚封这种空头支票
但寒门出身的子弟,出仕后有官职、有一个不世袭的虚封爵位,已经算是半只脚踏入顶层阶级门槛了
顺带提一句,桓元桓大将军目前的爵位,是世袭、带食邑的临贺郡公,再往上便只有王爵!
晋安是公主,晋安郡便是她的汤沐邑,虽无实际统治权,但可以收取赋税,收下的税赋不用上缴国家,全部都归公主使用。
这个还不是嫁妆,相当于公主自己的产业。只是无法继承,当公主去世的时候,封地会被中央收回,即使是公主的子嗣也无法继承。
晋安郡虽不算富庶,好歹也是一个上郡,下辖十三县,一年税赋也不干别的,就供养一个公主
晋安公主甚至还没出阁,也就意味着她现在还是被自家老爹养着,不用花自己的钱,年节有额外赏赐,宗正每年还会发一定数额的生活费
汤沐邑?零花钱罢了,洒洒水啦~
.................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梁山伯坐在寒凉课室,生啃着干硬的烙饼,反复咀嚼,细细研读,摇头晃脑,自乐其间“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
“叩叩!”有人敲响门扉
“谁啊?”山伯看了看周围的同窗,同窗们也满脸疑惑,有人笑“是不是祝英台、庾晋安用膳回来了?”
“吱呀~”有仆役抬着碳火,有侍从担着大瓮,翁罐里是膳房新鲜熬煮的鲫鱼豆腐汤
领头的郎官立于高台“诸位辛劳,南陵公主挂念课室学子,特命我等送来碳火,供上热汤。愿诸卿学业有成,来日为社稷造福!”
远在山下别院的南陵公主怎么会知道他们缺碳火?
已经被寒风冻僵了脑子的书呆子们没有纠结这种烧脑问题
“公主仁德,我等感激不尽!”
寒冬腊月,暖汤入腹,梁山伯只觉身子骤然暖和起来,发出满足的叹息
...............
晋安郡临海,沿海地带靠海吃海是常态。内陆价贵的海珍鱼鲜,岸边渔民随手下网都是一大堆
祝家庄商通天下,也同渔业司打过不少交道
公主诏令下达,英台牵桥搭线,不怎么在乎渔业发展的晋安郡,很快便能复制渔业司的先进捕鱼经验。大型出海海船、海鱼加工行业等也会随着兴旺起来
当然,那都是之后的事情
晋安一声令下,站在她面前的郎官也需要时间传递讯息,所以中午的鱼,还是在渔场高价买的
“难吃!”晋安硬着头皮咽下一口鱼汤,满嘴的土腥味激得她险些吐出来
晋安答不出复杂的县令问卷,但她可以让博学的书呆子们帮她实操
上位者,从不需要亲自动手,知人善用才是主君该做的
“我果然还是不喜欢吃鱼!”沿海的晋安郡,并不发展渔业是有原因的
“还剩下这么多......”上虞虽不临海,但英台也不怎么爱好海鲜河鲜“我们吃剩的,也不好再送去课室那边吧?”
她们两个人的单独小灶,一人才舀了半碗,还剩大半锅呢
“王蓝田呢,他不是没回太原吗?”晋安眼珠子一转,损友不就是这时候拿来坑的么“杭州太守府那边也送一半过去,跟马文才说,这可是我们亲自钓的鱼,亲手熬的汤,他必须得喝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