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迷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看书迷小说网 > 梁红玉 > 第8章 战功

第8章 战功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在剿杀方腊义军的战斗中,韩世忠勇猛异常,且善用计谋,以寡击众,设伏兵用弓弩击溃数量众多的义军,人送绰号“万人敌”。

在最后一战中,韩世忠穷追方腊残军至其老巢睦州清溪峒,在当地百姓的指引下寻得捷径,涉险数十里,出其不意直捣义军大营,他身先士卒,击杀数十人,格斗中生擒方腊,正是在此战结束后途经京口时遇到了梁红玉。

虽然童贯将他的功劳给了他的心腹,但后来有人将此事告知了赵佶,他因此战绩擢升为承节郎,再也没有人敢小瞧他,而是尊称他为韩将军。

那一年 ,他二十岁,正是意气风发的年纪,他回家正欲将这个好消息告诉父母还有白氏。

正当他兴致冲冲地冲进房门时,却看见惨烈的一幕:父母和白氏都倒在血泊中,几个赤红血腥的大字直冲眼帘,“你杀我们大王,我便杀你父母、妻子。”

他顿觉天昏暗,一股血腥涌上心头,便晕了过去。

他从悲痛中苏醒过来之后,便将父母、白氏葬在了阿狗的旁边。

白氏因他而死,他曾经发誓,此生不再娶妻。

而如今誓言犹在,他却对别的女子动了心,这种感觉让他觉得愧对白氏。如今大宋正经历风雨飘摇,好男儿志在四方,岂能陷入小情小爱,这种莫名的情感只会影响他的心智,应该及时掐灭。

想到此,韩世忠下定决心,应尽早离开京口。

二人从渔船上下来之后,便换上了便装来到了醉心楼,严妈妈知道韩世忠已经升了承节郎,心里暗喜,便也没有数落梁红玉。

梁红玉又处理了一下韩世忠的伤口,边上药边叹气道:“想不到童贯这么奸诈狡猾,经过这次刺杀后,已经打草惊蛇,以后想要再刺杀他恐怕就难了。”

韩世忠宽慰道:“童贯这次吃了败仗,折损了大宋十万精兵,想必官家以后便不会再重用他,我们有的是机会杀他。”

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未过多久,童贯的官职不降反升。

赵佶之前派使臣赵良嗣带书信给金国,如果金国答应归还幽云十六州(实际上只是燕京六州),宋廷就会把以前每年给辽国的岁币转交给金国。

赵佶坚信,只要金人答应,再花费一点岁币,就能完成唐末以来多少人都完不成的梦想,他将超越太祖赵匡胤,成为名垂青史的一代帝王。

赵良嗣来到宋辽边界之后,没想到金军不到半天就攻破了辽国的都城上京,这速度简直摧枯拉朽。辽国的上京规模虽不如开封,但也固若金汤,即便这样,在金军的强大攻势下居然也挨不过一天。

他本来是过来跟金人谈判,准备共同出兵攻打辽国,然后顺势拿回幽云十六州,可现在这种情形,,辽国一旦灭亡,大宋面对如此强势的金国还真不一定能拿回幽云十六州,就算拿回去了,以后又能不能受得住呢?辽国也算是军事强国,在新兴起的金国面前都如此不堪一击,而大宋朝中整日不干正事,各地民怨沸腾,难道要用空虚的礼仪、艺术、修仙去抵抗金国吗?恐怕辽国的今天就是大宋的明天。

但是本着人臣的本分,被金国的战斗力吓得不轻的赵良嗣还是将赵佶的亲笔信交给金国的皇帝完颜阿骨打。

最后宋金达成协议,宋金一起出兵,从南北两个方向夹击辽国,宋将之前给辽国的岁币转送给金国,并给金国一定的粮草补给,战后,幽云十六州交给大宋,双方不许招纳判降,如果有一方不遵守,则定下的盟约条约不再兑现。

宣和四年正月,金军攻破大辽中京大定府,辽国皇帝耶律延禧北逃。

而由童贯率领的大宋十五万兵力却败给了辽国的区区两万人,赵佶没有降罪于童贯,却只罚俸一年,这才有了梁红玉和韩世忠共同刺杀童贯那一幕。

一直在旁观战的完颜阿骨见宋军如次不堪一击,决定亲自上阵。

宣和四年十二月,完颜阿骨打亲征燕京,辽帝耶律淳已死,摄政王又北逃,虞仲文等汉臣开城投降金国。

眼见金国占领了燕京,赵佶又坐不住了,便派赵良嗣再次出使金国,跟金国洽谈归还幽云十六州之事。

面对如此无能的大宋,金国不断提出苛刻条件,赵佶也一一答应。

一.金国将幽云之地交给大宋管辖治理,而其他诸如奚、契丹、渤海等非汉族的人口和财产全部归金国所有。

二.大宋要向金国每年交付一百万幽云之地上产生的租税。

三.大宋给金国一次性支付十万两的岁币。

四.大宋给金国二十万旦粮食。

金国几乎榨干了大宋,终于将幽云之地(实际上是燕京六州)“还”给了大宋,在交割之前,燕京的涿州、易州、檀州、顺舟、景州、蓟州等地的职官、富民、金帛被劫掠一空,大宋拿到的只是被扫荡得干干净净的空城。

赵佶感慨万分,他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土地,恢复了中原故土,终于做到了先祖赵匡胤都无法做到的事情,终于达成了足以名留史册的千秋功业!虽然苟延残喘,虽然卑躬屈膝,能收复幽云之地已经足够了。

派去接收幽云之地的童贯、蔡攸率领宋军进入燕京城之后,看到的是一片狼藉,城中萧索,空空荡荡、冷冷清清。

尽管如此,赵佶举行了盛大的宴会,对本次出征伐辽国,收复幽云的有功人员进行大肆封赏,蔡攸封为少师,赵良嗣封为延康殿学士,最大的一份功劳则赏赐给了童贯。

童贯先后被加封为徐国公、豫国公,后来又于宣和七年被封为广阳郡王。

大宋自立国以来一百六十多年,以宦官身份封王的仅此一例,童贯达到了真正的人生巅峰。

梁红玉收到了自汴京秋凤的来信之后,大为震怒,她拍了一下旁边的案几,案几上的茶盏纷纷滚落在地,发出乒乒乓乓的响声。

锦绣见状,连忙跑过来弯腰捡起了掉落在地的杯盏,道:“姑娘,何故生这么大的气?”

“简直是闻所为闻,吃了败仗,损失了十万大宋将士的童贯不但没有降职,反而封了王,大宋的官家竟糊涂至此,一个宦官竟封了……”锦绣闻言,吓得连忙用手捂住了梁红玉的嘴,那个“王”字还是从锦绣的指缝间漏出。

锦绣见梁红玉此刻的情绪稍微平复了下来,便温言劝慰道:“姑娘,当心祸从口出。”

梁红玉颓丧地坐到了凳子上,一滴豆大的泪珠夺眶而出,滚落在地上。

她努力了这么久,连仇人的一根头发丝都没有损伤,却眼见着仇人越来越强大,自己在他面前犹如蚍蜉撼大树。一股苍白的无力感渐渐涌上心头,灭门之仇何时才能得报。

这时,却见锦绣递过来一封信,“姑娘,韩将军的来信。”

梁红玉打开信件,信件的内容和秋凤所说并无二致,可当她读到最后一句时,瞳孔突然放大,脸上的愁容也渐渐淡去,竟生出了一丝笑容。

锦绣见状,将信件从梁红玉手中抽走,信中的最后一句说道:“我知姑娘读此信之后肯定难平心中的愤恨,但请姑娘仔细想,大宋历代皇帝最忌讳的是什么?当然是武将手中的权力太大,童贯虽是一名宦官,却也是一名武将,武将封王,这是大宋自成立以来从未出现过的,因此据我断定,童贯的死期不远了。”

锦绣读信之后也附和道:“姑娘,我觉得韩将军所言甚是有理,一个武将的权力达到了顶峰,便会被官家忌惮。”

梁红玉闻言,内心不禁纳罕:锦绣这丫头一天到晚就只知道吃,没想到竟有如此见地,于是笑道:“没想到你个小丫头懂得还挺多的。”

锦绣自豪的说道:“那是,谁让我跟的是姑娘呢。”

梁红玉心中暗许:希望如韩将军所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