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兮市。
夜已深,一处静谧的小院里,仍亮着点点灯光。
这是林南一的住处,林南一喜静,寻了好久才得了这么个地方。
屋内,洗漱后的林南一,半靠在床头,手捧一部泛黄却保存完好的笔记,借着床头暖黄色的灯光细细琢磨。
笔记是林南一从进入研究所时就带在身边的,算是她私人的研究笔记,上面有她在资料库里待了三天才得来的有关大良国的所有记载。
墓群的发掘结束了,但对大良国史的研究才真正开始。
【安阳十五年,七月十四。北域乱,帝征百官之意,欲寻平乱之将。百官无顾百姓之意,众派倾轧,帝怒而斥。顾史荐以忠武大将军,监礼司赵通海驳之,木士相助,帝终降旨令其为平北帅使,平北域之乱。】
【后,帝平内乱,监礼司赵通海、监户司方远山革职查办。】
【朝会散,叶侯怒极,以言威木、火二史。】
——木士实记
除了这部笔记,林南一的一旁还放着一另沓资料,都是近几日研究所整理出来的有关大良国的资料。
在做了标记的那页,还有这么几行字:
【安阳十五年,七月十四。帝闻北域之乱,急召百官于朗清殿,欲寻大将征北域。怒百官之私,木、火二士以忠武大将军江易武荐之,帝悦,命之平乱。后,令羽军拿赵、方二官,革职查办。】
——火士·顾煦[顾韶阳]实记
灯光下,林南一看着笔记出神。
在史官墓群被发现前,考古界有关大良国的所有认知都来自于多年前被发掘的大良国皇陵中历代皇帝所撰写的几部简单的记事册子,以及大良国后历代王朝对其只言片语的介绍。
也因此,考古界对大良国的研究并不系统。
这也是此次史官墓群发掘让整个考古界振奋的原因。
林南一同样为此感到欣喜,她从未见过如此记史的朝代。
阳国几千年历史,各代也不乏有能力出众的史官,但是唯独大良国,不出野史,只有正史,并以火士、木士、风士三家相互印证,成真正的大良史。
大良国史之完整,三士所记史事之公正严明,让林南一叹服。
这次发掘让林南一无比震撼,起先,在墓群未曾被发掘时,林南一只觉得这大良国当真神秘,这史官也是不甚负责,如此庞大的国家,竟然只在后代的史书中留下了有关于它的只言片语。
但当史官墓群被发现时,林南一才觉得,当年的大良国一定经历了什么巨大的变故,大到让他们不得不将这段历史深埋。
除却这些,专记朝堂百官之史的木士一脉是最让林南一摸不着头脑的。
三家记史均标明出身,火、风两家也写记史人之名,唯独木士,有人留名,有人无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