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不语的江湖(三十七)
在饭店做厨师的好处就是得吃得喝,有些个稀有的食材,不是谁都能买到的。实际就是买得到,普通百姓也买不起。吃熊掌就是吃的客人剩的。
那回是一个老学者,前清的皇族,请一个老干部吃饭,自己带来的熊掌。开始我觉得别人的剩菜怎么吃呀。一个老师傅说
“别特么跟哪儿装丫挺的了,这东西你今天吃一口,以后未必吃的着第二口,赶紧的”
基本上厨房连服务员,一人就一口。
像这种席面的客人都是所谓有身份的人,这种大菜,都是服务员给每人布两块儿,然后就没人再好意思伸筷子夹了,虽然是剩的,但是也没接触过谁的筷子。所以是干净的。
真应了那老师傅的话了,后来吃这个违法了。
有些东西就是因为稀少才觉得好,,其实未必真好到哪儿去。
一天晚班连夜班,临时有团入住,大概12点多到,团餐比省事,一桌多少钱,几个凉菜,十个热菜,提前准备好,来了一炒,好赖就这个了。
十点来钟,准备完了就等着了,我们在休息室里抽烟闲聊。
师父家老四来了,进门先跟大家打了招呼,然后跟带班的师傅说:
“我爸有事儿找他,跟您说一声,您这仨人忙的过来吧?要是忙不过来我在这儿顶着(师父家老四也能上灶,就是觉得累,不喜欢干厨师这行)”
带班师傅说“卧靠,这又谁家有事儿了?这么急?赶紧去吧,仨人忙的过来,就剩炒了。”
“得嘞,那我们先走了。”
进门师父说“先坐下抽根烟,定定神。”
给我到了杯茶,大师哥也到了。
师哥问:“师父,怎么档子事儿呀?这么急?”
“嗨,村儿里赵家那个外孙子,下午中邪了,咬人。”
听说老赵外孙子四五岁,挺可爱的个胖小子
“什么时候的事儿?”
“九点多钟的事儿,赵三儿来的,这不就叫你俩来了吗。具体的赵三儿也没说清楚”
那代人每家都几个孩子,赵家是六个姑娘,没儿子,老赵为这事儿耿耿于怀。
赵三儿是白案的。赵家老五跟我同学,相对走的近。
这外孙子是老大的,大姑爷是个南方人,算是上门女婿,好像老家没人了,没听说回过老家,老赵老两口对这姑爷也是跟亲儿子是的。
说话间快12点了,师父说“咱们走着”
没多远,骑车十几分钟就到了。
进院门老赵从屋里迎出来“吕师傅,您可来了,您快给看看吧。”
跟着师父进屋,一块坐下了,一看师哥,赵家女儿女婿都站着,我又赶紧站起来了。
老赵跟师父说:“让俩孩子也坐吧”
“嗯,你俩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