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嵩笑赞:“姑娘有骨气。”
雨声渐弱,黛玉担心雨停后便要出发继续赶路,若从此与柳嵩无缘再会、错过了他说的“试一试”,未免可惜,忙又问他一声:“柳公子所谓的不认命,是有确切的法子吗?”
柳嵩认真地答着:“我自捉妖以来已有三年,逐渐发现一个规律——妖的命数与人的命数互为因果,若一方天地内,妖盛则人弱,人盛则妖除。若能以道力降妖除魔,这元气便会回到人的身上。”
黛玉领悟了他的意思,若有所思。
柳嵩又说:“那贾府妖魔鬼怪横行,姑娘若能与我里应外合,我便可助姑娘改命。”
“原来贾府也有妖魔?”黛玉惶恐连连,而后听他说起里应外合,于是沉吟道,“也不是不可。”
说话间,雨已止住,贾府的仆妇见黛玉一去不归,忙起身来后门寻找。
黛玉正思忖着到了贾府当如何与柳嵩里应外合,听闻身后仆妇将至,忙欲提醒柳嵩避一避,抬头一瞧,柳嵩竟凭空消失不见了。
后院空茫茫一片,不见任何蛛丝马迹。黛玉心道这可真是怪事,难道自己做了个梦不成?
仆妇见她精神恍惚,上前笑道:“林姑娘莫不是走累了?且再忍耐一时,等进了城,贾府便到了。”
黛玉周到地说了声好,对于方才的见闻,未向任何人提及。离开这破庙时,仍不见柳嵩踪影,黛玉分外疑惑,他究竟是什么人?为何来无影去无踪呢?
仆妇扶着黛玉上马车时,黛玉手上忽然多了一道黄色的符咒,忙握紧手心怕人瞧见。转眼间坐在车内,黛玉摊开手心看这符咒,心想莫非这是柳嵩给的不成?
黛玉料想柳嵩并未走远,轻推车窗,发现刚下过雨的路旁有一行清晰的脚印,黛玉心内吃惊但隐忍不发,猜测着难道他会使隐形之术吗?
且说黛玉到了荣国府,见了贾母、王熙凤及王夫人等,众人皆问:一路上可顺利?
随从的仆妇忙上前解释道:“路上下了一场雨,我们领林姑娘在庙里避了避,除此之外一切顺利。”
众人见黛玉也点头,便不再追问。凤姐见黛玉不时打量着四下,便笑道:“林妹妹初来乍到,是不是瞧什么都觉新鲜?等过了三五日,彼此熟识了,妹妹便会发现,在这儿就跟在自家一个样,妹妹安心吃睡就成。”
其实黛玉是在悄悄观察这府中究竟是不是像柳嵩所言的妖魔横行,但并未看出个所以然,听到凤姐的话,忙笑道:“多谢嫂嫂,嫂嫂往后可要多领我四处转转。”
贾母见黛玉行为举止竟带有一股处变不惊的稳妥,模样虽和贾敏相像,然眉眼中的聪慧又似与生俱来,愈发怜爱。
不多时,忽闻丫鬟道:“宝玉来了!”
黛玉遥望过去,刚看清模样,他竟又转身走了,再回来时,又换了身衣裳。
两人相见言谈,黛玉只觉头疼得厉害,心想莫非是在庙里避雨时染上风寒,不禁蹙眉扶额。
宝玉兴致正高,直言在哪里见过黛玉,问了姓名,又要给黛玉取字,取了颦颦二字做见面礼,黛玉心中暗笑。忽听他又问道——
“妹妹可也有玉没有?”
黛玉错愕摇头,谁知宝玉竟因此发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要摔出去,黛玉见众人惊慌,忙喝道:“且慢!”
宝玉听她声色颇威,竟愣在当场,胳膊也悬在半空,不敢造次。
只听黛玉款款道:“我虽无玉傍身,难道就矮了二哥哥一截不成?我看倒不见得。人人皆道那玉稀罕,我却不以为意,二哥哥莫要嫌我轻狂,我只是觉着,通灵宝玉再珍贵也不过是身外之物,不可与这世间春花秋月、目之所及可媲美,二哥哥以为如何?”
宝玉听罢,茅塞顿开,赔礼笑道:“林妹妹说的是,愚兄顿悟了。”
说罢将玉收起,又问黛玉平日里看些什么书。
贾母和凤姐等人见黛玉竟将宝玉劝住了,还说了一堆众人不解的话,纷纷称奇。
随后贾母吩咐将黛玉房舍安置在碧纱橱里,宝玉便引着黛玉去了。
是夜,黛玉因连日舟车劳顿,一早拥被就寝,因记挂着柳嵩的话,便将符咒藏在枕下。约莫至二更时,忽闻屋内窸窣声,黛玉眯着眼一瞧,竟见一白衣白发、似人似妖的怪物沿着桌椅柜匣一路翻找,翻找多时一无所获,而后在帐外徘徊。
黛玉骇得不敢出声,那妖物似窥见帐内有人醒了,飘飘而至,黛玉心想大事不好,刚要拿出枕下符咒,手还没抬起来,便吓得昏厥了去。
那妖物察觉到帐内有符咒镇着,因而不敢轻举妄动,无声退却了去。
翌日清晨,丫头来叫黛玉起床,久唤不应声,丫头忙又去叫人,不多时,贾母及三五个婆子丫头围在黛玉床前,见黛玉面色惨白,气若游丝,众人纷纷奇道:“林姑娘人小,刚来生地,莫不是撞见了不干净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