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又在捉妖[红楼]》/子不语经年——晋江独发
二人说话间,廊下有小丫头进进出出,黛玉不便再开口,柳嵩也识趣地拿着簪子去做正事。
匆匆一面后,黛玉取了一册《易安词》回到迎春处,柳嵩一人留在碧纱橱恭候那邪物再来。
一宿寂静无声,因黛玉昨夜受了邪物的惊吓,迎春便嘱咐丫头勿吹灭烛台,屋内彻夜亮堂,黛玉睡在迎春身旁,心内倍暖。
夜尽天明,黛玉记挂着柳嵩昨夜除妖结果如何,一早便醒了,想过去瞧瞧又恐被这府里人看出心事,便磨蹭到早饭过后才和迎春一道来了贾母处。
宝玉见黛玉来了,忙出来迎了迎,还不忘告诉黛玉昨夜的结果:“柳法师本领了得,昨夜追那邪物从屋里追到廊下,那邪物流了一路的血,最后化成了一摊白灰。”
黛玉一听,便朝碧纱橱望了望,见几个小丫头正在廊下端盆执帚忙活着打扫。黛玉沉思一阵,假装不经意地一问:“柳法师在何处?”
宝玉遗憾道:“他一早便走了,也没人瞧见他究竟何时走的,他这样的世外高人,想来是不愿让我们当面道谢。”
黛玉心下一沉,柳嵩竟不告而别。她给他的簪子,不知他作何处置了。
正恍着神,凤姐走来向黛玉款款道:“那屋子马上就打扫干净了,妹妹再等一会儿才过去吧,若是不敢再住想搬到其他屋子去,我便帮妹妹安排。”
黛玉忙摇头道:“有劳琏二嫂子费心了,既然邪物已除,我就安心继续住着,也能陪着老太太。”
说话时犹在思索,既然柳嵩昨日在碧纱橱等候那邪物,那他便是在她屋子里守了大半夜……
凤姐的笑声响在黛玉耳畔:“你说继续住着,我便依你,往后若是反悔了,再同我说也是一样的。”
黛玉恬静地笑了笑,心道她才不会反悔呢。
小丫头们将屋内打扫得一尘不染,又熏了香,请黛玉进去瞧瞧是否妥当。
黛玉进屋便赞了声好,给了小丫头们好些赏钱,随后将昨日拿走的那册《易安词》放回书架原处。
黛玉的手刚一抬起便怔住了,忙回头张望屋内,见小丫头们皆出去了,才伸手取出书架空隙处多了的那个锦囊。
锦囊里装着七八只颜色各异的符咒,黛玉瞧了一眼忙将囊口系好,掂量着应是昨日柳嵩注意到她取了一本书走,便将锦囊放在了原本放着书的空置处,好让她及时发现。
黛玉握着锦囊微微一笑,念着柳嵩可真是有心了。又记挂自己那根绿珠簪子约莫还在柳嵩手上,便欲向小丫头们打听,柳嵩走之前可曾说要将什么首饰交还给她?
思忖后又觉不妥,恐被人知道她私下将簪子送给了柳嵩,传出些风闻,黛玉便索性不提。
此后一连数十日风平浪静,渐渐地没什么人记得柳嵩曾来过。而关于那夜盗怪的来历,在府里却越传越变味儿了。
有人嚼舌根道——那法师说什么邪物吸食人的贪念而生,怎么以前大家都好好的,偏林姑娘一来这邪物也来了?
虽没有说破,但也隐约暗示着是黛玉将邪物引来的。
黛玉本就惆怅多思,虽不会有人在明面上将这些话直接说与她听,但天下无不透风的墙,难免会偶尔听闻几句闲话,自是忧心忡忡,揣测着那些她不曾亲耳听见的更难听的话,不胜烦扰。
宝玉这几日瞧黛玉独处时总是长吁短叹,似不自在,想对她说些趣闻,她总心不在焉的,宝玉也跟着不自在了。
这日傍晚,夕阳正美,宝玉闲来无事便对黛玉道:“有道是‘夕阳无限好’,妹妹可有雅兴去赏一赏?后花园里有座桥,视野宽阔,溪水又清澈,落日映在水面上,别提有多五彩斑斓了。”
黛玉听宝玉说得动听,自然是盛情难却,便随他一同去了。
两人立在桥头果见晚霞漫天,落日熔金,虽不胜朝霞之欣欣向荣,却也自有过尽千帆的磅礴气韵。黛玉望着无边落日,兀自念起这天地之大,像柳嵩那等逍遥人,不知又云游到了何方,往后若再有事相求,又该往何处去寻他?
忽而又记起他会使隐形术,胡乱想着也许此刻他正守在她身旁呢,只是自己瞧不见他……这么想的时候,脸颊霎时便红了。他今早匆匆离去,只怕是有什么急事要办,怎会时时刻刻在她左右呢?
宝玉见黛玉一路若有所思,赏了半天落日也不说话,于是倚着栏杆试探着开口道:“妹妹前阵子是不是去二姐姐那边歇过一宿?我有好几日没见着二姐姐了,不如咱们明日一起去找她玩一会儿?”
被宝玉这么一提醒,黛玉也蓦地想起迎春这几日确实没在老太太跟前出现过了,自己被无端琐事所扰,竟把眼前要事都忽略了,真是不该。迎春人老实,平日里默不作声,几乎无人在意她,黛玉如今寄人篱下,不免有惺惺相惜之情,打定主意明儿一早便去看望迎春。
天幕收起落日和晚霞的余晖,月亮转眼便升起来了,真可谓是日出不见月、日落月孤零,黛玉满腹心事道:“咱们回去吧。”说着便起身往桥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