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又在捉妖[红楼]》/子不语经年——晋江独发
黛玉同苍耳精们商议妥当,等时机成熟就要让贾赦和邢夫人尝尝被苍耳精穿身而过的酷刑。他们以后再敢作恶,加倍惩罚。
苍耳精熙熙攘攘地散去后,柳嵩对黛玉轻声道:“我要去南家村查探狐妖的踪迹,你是同我一起去还是先回道观?”
黛玉看天色尚早,便道:“我跟你一起去吧。”
柳嵩一脸庄重道:“你带上铃铛手链了吗?”
黛玉点点头。在她低头翻找时,柳嵩笑意盈眶,心头仿佛拢着道不明的愉悦,想认真感受这愉悦时,蓦然又察觉愉悦的背面是一片苍白。
动身去南家村的路上,柳嵩又没话找话地提醒着:“待会可能遇到当地村民,你若是不想同他们说话,可以将手链戴上。”
黛玉嗯了一声,从刚出发时心里就在犯嘀咕,也不知自己哪儿来的胆子,居然跟柳嵩一起外出办事,传到贾府会被奚落吧?方才也不知怎地,柳嵩问她的时候,她想都没想就说要跟他一起去。
黛玉边走边凝神细想,方才柳嵩那般问她,是否也正期待着她随他一起去南家村呢?
可是肩并肩往前赶路时,他除了提醒她在村民面前将手链戴上,别的话为何一句都不提?
莫非,他觉得她是个累赘吗?
走着走着,黛玉有意放慢了步子,柳嵩偏过头道:“你累了吗?”说着便停了下来。
黛玉忙摇头,也跟着停住,刚一站定便听自己气喘吁吁。
柳嵩笑道:“歇一会儿吧,前面就到了。”
两人相对立在乡野小道上,身侧是一片丛林,柳嵩一路琢磨着如何委婉打听贾宝玉的人品秉性,此时时机合适,正要张口,忽而察觉四下并不寂静,不久就听到枯叶丛中有窸窸窣窣的声响。
黛玉心有防备,便循着声音的来处望去,见一位老婆婆身穿粗布衣衫,肩上背着一只竹篓,应是去丛林里捡柴的邻近百姓。
那婆婆看了看黛玉,不由得细细打量着黛玉的容貌衣着,黛玉想隐身也来不及了,只好怔怔地同她四目相对。
那婆婆又移目瞅了瞅柳嵩,认出他身上的法师打扮,先是面带诧异,随即便壮着胆子上前颤声道:“法师,可否救救我家儿郎性命?”
柳嵩同黛玉相视一眼,忙问道:“发生了何事?”
那婆婆接着便道:“我家好儿郎被狐狸精缠上了,求法师擒住那狐狸精,让我儿郎归家来。”说罢掩面,热泪不止。
柳嵩又同黛玉目光交汇,心里皆道:传闻南家村有狐妖出没,果然不假。
婆婆还未哭完,又有一位过路的行人往这儿瞥了瞥。
这人一副猎人打扮,跟这婆婆好像是相识的,忙小跑过来便关心道:“翁婆婆,这是怎么了?”
听他的语气,大概以为柳嵩和黛玉在欺负老人家。
翁婆婆忙止住哭啼,指着柳嵩对猎人眼泪汪汪道:“这位是法师,我在求他帮忙。”
猎人一听,粗眉舒展开来,连忙合掌虔诚道:“还请法师发发善心,帮一帮翁婆婆。”
他对翁婆婆遭遇的事应是有所了解。
黛玉听他接下来又道:“说起来,我也有事要劳烦法师,家母被邪魔附体,求法师为家母驱邪。”
此言一出,翁婆婆疑惑地望了望他,似乎事先并不知晓此事。
黛玉眸光轻晃,觉得猎人的话似乎有假。
柳嵩忙着向翁婆婆询问缘由:“翁婆婆可否告诉我,你家儿郎近来发生了何事?如何得知他被狐狸精缠上了?”
翁婆婆顿了顿道:“我家儿郎名叫冯俨,自幼供他读书,原本今年是要考秀才的,近来不知着了什么道儿,每到黄昏时分便溜出门,一夜都不回来,我拦不住他,又怕黑,不敢出门寻他,只好在天亮后出门找,次次都发现他躺在乱葬岗旁边,问他发生了何事,他支支吾吾不肯说,村子里的人都说,他这是被狐狸精缠上了。”
柳嵩听罢思忖一阵,觉得怪异,于是问出一句:“你们有人亲眼见过那狐狸精吗?”
翁婆婆和猎人面面相觑,各自摇头。
黛玉觉得另有隐情,不慌不乱道:“不知那冯书生容貌如何?”
那婆婆听黛玉这样问,先是僵了一瞬,继而喘了好大一口气说不上话,一旁的猎人便开口替她回答道:“容貌虽说不上端正,但他有才学在身。”
黛玉理解了一会儿才听明白其中的含蓄,心里只道这便奇了,被狐狸精缠上的,要么是俊雅少年,要么是出手阔绰的达官贵人,那冯俨无貌无财,狐狸精缠着他做什么?
柳嵩也觉摸不着头脑,但村民当面恳求又不容回绝,于是望了望西边天际,对翁婆婆及猎人道:“眼下时候还早,既然冯俨到黄昏时出门,那我先回去取件法器,黄昏时再赶来会一会狐妖,二位意下如何?”
翁婆婆担忧道:“法师当真能及时赶来吗?可不要被其他事耽搁了。”
“我自然说到做到,况且我就在附近的解忧观落脚,若是黄昏时我还没过来,二位尽管去找我。”
二位村民得了柳嵩的承诺,先行回家去了。柳嵩松了口气,对黛玉道:“咱们先回道观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