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沈流玥时常会想起刚入宫的日子,那会儿她还小对自己的丈夫抱有各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太后召见后被选中面圣,那一晚她到现在还记忆犹新。
朱正桦是先皇的第一个儿子虽不是皇后所出但生母姜氏也是妃位深得圣宠,他出生后没过几年就被封为太子,先皇去世后登基称帝。
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如何成为一位明君,所以朱正桦的一举一动尽显君子风度,为人品行也十分正直。
初见时她刚过十四朱正桦却已二十有七,因从小过着金尊玉贵的生活所以并不显老,看沈流玥紧张还会轻声安抚。
那晚他们什么都没做,只是聊了一夜的天文地理,朱正桦知识涵盖面很广无论她问什么都能答得上来甚至会根据不同问题进行延伸讲解。
两人聊天的过程中朱正桦很意外,沈流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竟懂得那么多知识,和她也算聊的畅快,那晚之后她被封为昭仪。
接着一段时间朱正桦常常会召她过去侍寝,他们无话不谈,有时聊得起兴太监来催,是朱正桦将他们打发走继续和她聊天。
一开始沈流玥还很庆幸觉得能和朱正桦聊天是她的福气,后来时间长了树大招风,许多后妃明里暗里给她使绊子,沈流玥暗示朱正桦几次后被召见的次数减少,全员公敌的势头才渐渐消失。
福祸相依,有了朱正桦的陪伴让她刚入宫时无暇忐忑宫中生活,等抽出空来思虑已经不知不觉间度过了最难熬的时光。
如此过了一年多,建臻十一年还没出年节,她被朱正桦招去侍寝,这次和以往不同,传信的公公带来了好几位嬷嬷替她收拾打点,等收拾好一切到了地方才发现寝宫内一片喜庆。
原本她被翻牌子的次数趋于平稳每月能召见个一两次,那天圆房后他们见面的机会又多起来一直到她怀上景岱。
刚确定怀上的时候朱正桦不让她声张说是对胎儿不好,等三个月坐稳后才广而告之,那时宫中每天都源源不断的送来各种礼物,吃穿住行朱正桦样样上心。
转年过了正月又到宫中选妃的年岁,没面见过朱正桦的后妃被遣散出宫,宫中又来了一批年轻貌美的姑娘。
朱正桦依旧几乎每天都会让太医来请平安脉然后回禀给他,隔三差五也会有各种礼物送过来,但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分给别人多了留给她的自然就会减少。
孕期本就容易情绪波动,一来二去期待慢慢冷却,沈流玥不再像之前那样日日盼着与他见面。
建臻十二年六月生下景岱后和她预料的一样,自己被抬为贤妃有了封号、册子和属于她的宫殿,可是并没想象中那么开心。
景岱出生后朱正桦派来许多教养嬷嬷帮她照看,每日围在她们身边,沈流玥渐渐看清皇家子嗣和普通人家的不同,奶口①每日吃的饭菜都有严格规定,一旦景岱有任何不适她们就难逃责罚。
不知是朱正桦血脉太过霸道还是景岱有福气,他不像平常孩童出生时就十分白嫩发质也很好,由此博得不少朱正桦的宠爱。
那会儿朱正桦年轻气盛一心开疆拓土安定边疆,迟迟没有确立太子,所以她们这三个有儿子的人隐约成为不同派别互相对立。
皇后和她俩不同出身平民幼时被选中进宫,因外貌出色性格又温润包容得过朱正桦一段时间的独宠。
和她们这种大家族培养出来的不同,皇后对掌权打理后宫不甚在行,虽掌金册却几乎不怎么管下面人,只要不是闹得太过分她从不过问。
其实后宫中大部分都是像皇后这般出身平民百姓家,原本开/国/皇帝有令为避免内外合谋威胁帝位,后宫妃嫔不得出身太过高贵,只是随着时间推移规矩逐渐松动,像她和刘伊这种家中父亲位高权重的后妃也只是极少数。
收拾好行头沈流玥扶着白玉的手走出寝宫,九月天气转凉不再像前些日子那样酷热,可是沈流玥却感觉一股寒气萦绕在周身。
朱正桦驾崩一事,她早有准备,遗诏上写了什么内容宫外人不知但她还是有所耳闻,景岱争气自幼聪慧,父亲和周提督又操劳许久替他铺路,若不是刘宏辉突然回京二殿下根本无力与之抗衡。
可怜景岱还未及冠就要承受如此重压,等明日遗诏颁布这个国/家的命运就要交到他身上至死方休。
沈流玥不合时宜的想起之前诺希的戏言,她说景岱一看就会成为明君带领国/家走向繁荣。
宫中一片悲戚萧瑟,宫外刘宏辉也收到消息,他之前派去暗杀沈仲和周佑安的人屡屡失败今晚是他最后翻盘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