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如白驹过隙,沈诺希一开始还在幻想到底哪天周佑安突然做了决定,会给自己一个答复。
可周佑安那边毫无动静,甚至不见他多抽些时间呆在家中珍惜和自己相处的最后时光。
要离开的消息也传到润涵他们耳中,沈诺希忙前忙后准备行囊,没忘了替他们备下冬装,之前准备两人份就好,现在又多了一个。
知道她要回京后,李彦书和她互换了地址,这小孩是真的打算日后常常同她往来,自己还没动身他的礼物已经先行寄出。
这次一别下次再见曾经共事过的同僚不知是什么时候,秦安随军出征归期未定,沈诺希宴请了剩下留在甘州卫的同僚。
她和他们之间的相遇全是因为周佑安搭桥牵线,那些本不该由她处理过目的题本公务,也是因这些人的信任她才能了解熟知。
此次回京后她将会进行重要的身份转变,下一回见面不定是何种境况,只能用朴实的方法表达一直以来的谢意。
妥帖安放好身边人的善意后,院中供兵卒读书的倒座房也收拾出来,非但没有关闭,反而又花钱请了几位先生。
沈诺希和他们签下契子,要求定期轮换着来院中为兵卒答疑解惑,要想培养出优秀的将领知识是必不可少的敲门砖。
少年人最是赤诚,这些兵卒还未被成年人的规则磨灭棱角,沈诺希的突然出现带给他们书籍,他们同样报以最真诚的祝福。
他们留下沈诺希在京中的地址,家中有所势力者留下自己的信物,只求日后能在困难中助她一臂之力。
时间将近,院中属于沈诺希的东西被一件件装车,她和周佑安的交流停在为她雇佣返京镖队后。
年底去京城的人很多,想找到一批镖师专门护送沈诺希很是不易,周佑安不仅托了关系也花了大价钱。
沈诺希见他没有提起的想法,也就歇了念头,不断安抚自己人生在世未必事事如意,她已经比大部分关在家中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小姐幸运许多。
这几年的经历足够丰富多彩,所做所想之事皆称心如意,她谋划多年想帮周佑安更改结局的念头也已经达成,只要周佑安还活着总有把他调回京城一展宏图的那天。
平静心情后,沈诺希接受了现实,这份冷静让她觉得有些陌生,原来自己早已长大沉稳,也做好独自面对命运未知的准备。
如今她有自信可以处理好一切,绝对能为自己挑选一个方方面面都适宜的郎君。
出发前最后一天,沈诺希整理好书房中的书籍,有些在甘州卫难寻的书被她留在这里,知识要在众人手中流传才不辜负作者的心血。
晚饭后,周佑安罕见的孤身来到她的小院门外,明日就要启程今晚阿乐他们懂事的把时间留给沈诺希,让她和住了大半年的院子告别。
琼莹来报时沈诺希还有些意外,除开公务,周佑安从没主动寻过她,顶多让人传话后等待自己上门。
之前她还分析过周佑安行为背后的含义,或许这样做能留给她自由选择的空间,可以选择前往,也可以选择拒绝。
虽然有些意外他的到来,但沈诺希还是让琼莹把他请了进来,等待的时候想了一圈,也没猜到究竟是什么事情值得他半夜前来,打破自己一直以来的规则。
有个念头隐隐在心底浮现片刻,又被沈诺希立刻否认,明天就要回家,她不能再让自己留下不必要的妄想。
周佑安进门时手中拿着一个箱匣,和上次沙州送来的差不多大小,沈诺希看到后心中一喜,以为是沙州又送来新的样本。
“东西都收拾好了吗?”周佑安走到书案前站定,今天的他有些奇怪,竟没同自己见礼。
“收拾好了,这些书留给他们,书里有的夹着我阅读时的见解,你可以让润涵他们过来取阅。”
周佑安看着一切如常,可沈诺希总觉得哪里不太对劲,有种风雨欲来的感觉。
“这些是我收集整理好的信息,左边是京中官家氏族,中间是地方大族,适龄公子的样貌、品行都记录在上面。”
周佑安打开盒子,里面工整摆放着三摞折子,大明国土内所有叫上名的家族子弟皆在里面。
“我提前筛选过一遍,一些德行有亏,或是家中不和的都挑了出来,右边这部分是及冠可自立门户的公子,他们相较于那些世家更易拿捏。”
周佑安介绍完,把箱匣往前推了半寸,目光停留在匣子中,这些资料来的并不容易,大族都很重视自家声望,想打听到他们的家事,不仅要有得力人手还要有足够长的时间。
“都说西厂监察天下,以前我还没什么感觉,现在一看确是如此,这些家族都是百年望族,想拿到他们的消息没少费功夫吧。”
沈诺希随手挑出一本仔细翻看,她怎会不知这些消息有多来之不易,当初跟在母亲身后学习掌家时都甚少听说这些秘辛。
“这是你的大事,多少功夫都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