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等凌冬接着往下说,陈勉便开口说:“你好,陈勉,凌冬的哥哥。”
凌冬听到他自作主张的自我介绍,胸口忍不住涌上一阵酸涩。
在陈勉眼中,他把自己当妹妹看待,永远也不会有别的可能。
张杨疑惑道:“可是你姓陈,她姓凌,是分别跟爸妈姓吗?”
“不是。”凌冬和陈勉异口同声,但都没作别的解释。
张杨这才意识到刚才自己的问题不合适,毕竟,这可能涉及人家的家庭隐私。
场面正尴尬的时候,一个戴眼镜的小个子男生喊住了陈勉。
“你怎么不去找位置坐?”他怪道,随即注意到对面的两人。
“诶,凌师妹,张师弟,好巧。”
来人是郑行言,今年博一,是胡云教授的学生,因为凌冬跟着胡云教授做课题,开学后见过两面,所以彼此认识,和张杨则是打球认识的。
凌冬和张杨两人也向他回了声好。
“你们也认识?”郑行言拍了下陈勉的肩膀,询问道。
陈勉点了下头。
郑行言:“那正好,我们四个一起吃。”
四人便找了空位坐下。
“陈勉,你大论文写得怎么样了?”郑行言取下眼镜哈了口气,用纸擦了两下。
陈勉淡定道:“计划之中。”
“唉,当初本科同届,现在我还在博一,你却要毕业了。上天不公啊。”郑行言感叹两句后看着对面的凌冬,“凌师妹以后打算读研吧,快点来沾沾你陈勉师哥的灵气,争取跟他一样,26岁就拿到博士学位。”
凌冬温和地笑道:“我能跟郑师兄你一样就好。胡教授总夸你学术基本功扎实,理论学得好。”
郑行言听她这么说,心里还是很高兴的。
虽然刚刚和陈勉说话的时候他就像是在开玩笑,但其实他心里,还是有一丝嫉妒的。做了科研就知道,有的人就是更有天赋,更适合吃这碗饭,以往听大家聊起一些学术天才,他不过是一笑了之。
可当身边出现一位各方面都碾压你的人,这个人还跟你是同届时,那滋味就不好受了。不过也不能太过分纠结,不然只能把自己的路走窄。
比如他们组的李学成。
郑行言摆摆手,谦虚道:“别,师妹,你以后肯定比我强。”
食堂档口的取餐提醒响个不停。
郑行言拉开椅子站起身,“哟,我的牛肉面好了,我去取。”
张杨见状,对凌冬说:“我估计我们的餐也好了,我去看看。”
“谢谢。”凌冬冲他道完谢,从包里翻出湿纸巾擦桌子。
“男朋友?”陈勉语无波澜,眸子里也看不出什么情绪。
凌冬擦桌子的手停了停,知道他是在问张杨,便温声道:“不是。”
陈勉接着问:“暧昧对象?”
饶是凌冬脾气再好,也架不住他这种莫名其妙的问题,她摇摇头,“不是,陈勉哥,你平时这么八卦吗?”
陈勉无所谓道:“你叫我一声哥,我总得给你把把关吧。”
凌冬被他的话一刺,心里又痛又苦,语气变得不好,“要你管?”
说完她又懊恼自己说话太冲。
好像一遇上陈勉,她说话就不太过脑子。
陈勉被她噎得说不出话。
一时安静。
好在郑行言很快就回来了。
郑行言见这两人互相不看对方,也不说话,觉得两人可能是不熟。
他问陈勉,“你怎么认识凌师妹的?”
陈勉掀开眼皮看了郑行言一眼,说:“在家里认识的。”
“家里认识?”郑行言奇怪。
“我跟他妹妹是好朋友,高中的时候去她家里玩认识的。”凌冬应道。
郑行言搅了几下牛肉拌面,难怪不熟,估计在人凌冬看来,两人都有代沟了。
他呵呵笑着说:“那你跟陈勉挺有缘哈,同一所大学还同一个专业。”
陈勉皱眉瞧了郑行言一眼,这人几年不见,话变多了。
“来了。”取餐回来的张杨将一碗白切鸡饭搁到凌冬面前。
凌冬冲他笑了下,“谢谢。”
四人开始埋头吃饭,不时闲扯几句科研和论文的事。
吃完饭,张杨因为还有课先离开了。
“我回宿舍了。”凌冬在食堂门口扫了一辆共享单车。
“嗯,师妹再见!”郑行言冲她挥手。
陈勉面无表情,冷冰冰地说了句“再见”了事。
凌冬骑上自行车,脑子乱成了一锅粥。
她想起吃饭时,陈勉眼神不善地盯着她和张杨碗里的饭,想起自己那句“要你管”,想起陈勉说自己是她的哥,还要给他的交往对象把关……
连浑身的骨头都不舒服。
正想着,一辆电动车从转弯处飞速而来,凌冬来不及刹车,只能紧急拐了个弯,摔在了路边的步行道上。
如果只是这么平地一摔,顶多膝盖和手臂青一块,破点皮而已。
但前两天这里刚施过工,一只被遗落在地的钉子直接扎进了她的小腿。
痛得她闷哼出声,额头冒出细细密密的汗。
路边有同学围了过来,询问她是否有事,
那个骑电动车的男同学也吓坏了,赶紧撂下电动车过来扶她。
凌冬正准备伸出手搭一下对方的肩,好借力站起来。
没料到有人推开了眼前的男同学,“你在校内电动车还骑那么快?赶着去投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