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芷若也不敢说张红一定能中举,毕竟谁不知她们这些出身普通的学女根本就没有入仕的机会。
张文叹了口气,摇头道:“文道已死,我只求她这三日在里面莫要把身体折腾坏。”
另一边张红终于答完了这道策论,握着笔往后一倒,想要大笑却怕破坏考场秩序只能死死捂住自己的嘴。
她现在头发凌乱,脸颊上还沾上了些许墨痕,心中却是说不出的畅快!
稳了稳心绪,张红从行囊里取出检查时早就被掰得细碎的馒头,狠狠咬上一口。
*
三日后,考生们陆续从考院中走出,颇为反常的,大部分人虽然看上去有些憔悴凌乱,但眼中却闪着光,激动地和亲友分享着考题。
沈冉在房间里悠闲饮茶。
她并不知道自己出的考题已经在考院外掀起一阵风波,只是等着几位从考官将试卷收上来后统一批阅。
身为主考官,直到有人来唤她,她才前往批阅地看卷。
其他三人早已将前面的常规题批阅完毕,策论的批阅很大程度取决于考官的主观意愿,自然不能单以一个人的喜好来阅卷,所以将四位考官聚到一起方便讨论。
乔怡已经看过了不少考生们写下的策论,发现大家似乎都对这题目大有话说。
不禁赞叹道:“五殿下出的这题真不错,看来考生们对这道题都深有感触。这出题的方式也新奇,两句话给考生们引出方向,又给出题目让考生们结合现实思考,颇能起到考察的作用。“
叶听南也赞同道:“就是啊,这下倒是让那些提前找了抢手的考生们傻眼了。”
沈冉心想,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她毕竟也是经历过高考厮杀出来的985高材生,高中的时候可被这种材料作文折磨得不轻,如今让她也要让这些找枪手的考生们感受一下被材料作文支配的恐惧。
一直和沈冉不对付的王季清此时却没有说话,沈冉看向她:“王侍中没什么话说吗?”
王季清冷哼一声,态度却不似原先那般强硬:“题是好题,出题人可未必就是好人了。”
沈冉知道想从王季清口中听到好话可不是易事,不过能让她态度软化几分也是不错的进步了。
接下来的几日就是批阅考卷。
从考官会将觉得不错能打高分的卷子送到主考官手中批阅,王季清那边没什么动静,倒是乔怡和叶听南两人不断将卷子送入沈冉手中。
沈冉看过之后不禁皱眉:“就这水平也能打上高分?”
叶听南有些无奈:“殿下,您看看答卷人呢?”
沈冉看过考生姓名没发现什么稀奇:
“答卷人怎么了?”
叶听南解释道:“这些都是出身世家的考生,虽说文才思想一般,但还是得给世家们一个面子上榜几个,不然怕是麻烦不断。”
沈冉将手狠狠拍在桌上,带着怒气道:“你们以为我出题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这些出身平凡的学女们谋一个公平!若是连科举选仕都不公平,天下哪里还有公平的事!”
“不要再把这种水平的卷子送到我面前来,武试都是各凭本事,文试凭什么就要向这些世家低头!”
“你们大胆阅卷就是了,便是一个世家的都没有也不要紧,出什么事我沈冉一个人来担!”
叶听南和乔怡慌乱地把卷子收走,一直默不作声的王季清倒是多看了沈冉几眼。
她原先还觉得陛下让沈冉来主持文试是不重视文试,如今看来,再没有比沈冉更合适的人选了。
虽说二殿下常有善用人才不论出身的贤名,可那仅仅是针对武试,面对文试二殿下分明知道世家之流的作风,却始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不过也是觉得文试取仕不重要,左右文官入朝也得不到重用。
她王季清从不这么想,文以载道,如何治理天下没有人会比饱读圣贤书的文人更清楚。
可邶朝从开国以来就是以武治国,没有人重视文人群体,更不会有人在意文试是否对出身平凡学女们不公。
沈冉的出现,竟让她看到了几分文道复兴的希望。
看着手中考生的卷子,王季清忍不住再次抬眼看向沈冉,发现沈冉竟然趴在桌上睡着了。
王季清缓缓呼出一口浊气,自嘲笑笑,也许是她想多了。
就沈冉这副烂泥扶不上墙的样子,怎么可能能担此大任呢。
王季清改着改着,一份特别的考卷引入眼帘,考生洋洋洒洒写了大几千字,卷纸不够写还多加了一张,其文章通达,立意高深,提出的平衡文武治国的方法也让王季清眼前一亮。
王季清摩挲一番卷纸边缘,最终将这份答卷放到了正在睡觉的沈冉手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