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定了明念的婚事,明景帝自然也当有所表示。
此次的意思,便是大办。
这么好的机会,苏宜民当然也是只老狐狸。
朝中五品以上的官员来了大半,带来的家眷人数可观。
谢仪真除了家中年宴还从未在哪家府上见过这么大阵仗的寿宴。王公贵爵、朝廷命官,世家贵女……人多到让人眼花缭乱。
元华街从入口处便站满了大内统领及禁军,贵女们见着那带刀的侍卫难免心惊。仪真倒还好,她胆子大,这般情形也没有露怯,只是看着往后数不到头的马车长队,暗暗咋舌。
这相府的人脉,真正是让她开了眼。
可不是开眼吗?除了京中这一带错综复杂的人际,游氏一脉的亲缘更是无边广阔。
除清河崔氏外,宴上好几系大族的影子都位列席上。且来的都是宗室子弟,谢仪真一眼望去,皆是能对上名号的。
虽然早先便知明念姐姐家中显赫,父亲位居中书令多年,仅屈居一人之下。是撑着大燕时局一方不可或缺的梁木。其家中却并不全全倚重中书令的位高权重。
毕竟伴君如伴虎,帝心难测。
到底还是要自己稳固。
因为两家姻亲的关系,谢仪真从母亲那里得知的事要比外界知道的更多一些。仙女嫂嫂不仅明面上的生意做得好,背后其实还是游氏一族传到这一代的主事人。
“想有大燕,必有游商。”这句话虽听着是句打油诗,被市井小儿们争相传唱,但背后所含的韵味却也并非是虚传。
虽然当年先帝继位以后,游氏外祖将大半家产献为国用。解了当时几方的天灾和军应,为大燕百姓所爱戴。
却也不免令人唏嘘,那庞然的游氏商行就这般不复昔日荣华,现在看来,谢仪真倒是觉得未必。
大燕开朝以后,几系世家大族少说也有百年基业。自然最是懂得趋利避害,怎样维护自己的利益。因此几姓之间不仅互通姻亲,稳固权势,更是在许多地方都有错综复杂的合作。便是小姨,九年前也嫁去了陇西。
便是这般护利的几家大族,都同游氏往来密切。
仪真一路看过来思绪频发,见到了许多平日里不曾见过的人,都显得没那么闹腾了。
但因着同相府有着最直接的姻亲,且大燕立朝以来几族势力都有起伏。他们崔氏虽分隔几地,却半分谈不上衰败。
如今哥哥在朝中势如破竹,更是让无数双眼睛都盯了过来。
仪真面上不显,只收在袖子里的手稍稍攥紧。
好多人啊!
好在她面上功夫过得去,且在下马车时便有人前来接应。是今日专门得了令,前来伺候崔氏小娘子的常夏。
“谢小姐这边请,注意脚下。”常夏引着仪真去往主院的宴厅。崔氏主族的诸位都安排在了宴席正东侧,视野极佳。
“府上好生热闹,来了好多人。”
常夏闻言轻轻一笑,继续引路:“是。”
仪真见她这般姿态,渐知亲和,便忍不住与她搭话:“你可是房中伺候的丫鬟?”
常夏闻言也答:“奴婢是三小姐房中的侍女。”
仪真一听执着扇子点了点头,明念姐姐家中行三。
“可是明念姐姐派你来的?”
“谢小姐聪慧过人。”常夏应。
仪真心情愉悦,觉得这名侍女真不错。更感叹仙女嫂嫂的周全。只是她刚才逛了一圈都没有见到仙女嫂嫂。
“那明念姐姐呢?我们何时能见到她?”
常夏本来想应,抬头却瞥见迎面走来的男子。形容俊美姿态亦非常人能比。常夏之前同红绮在主厅认过人。
自然认出这是何人,当即便目不斜视地垂下首。
仪真自然有些意外,她愣了下:“兄长,你怎么在这儿?”
常夏在一旁适时提醒:“谢小姐,已到主厅了。”
仪真这才发现她同兄长站在主厅门前,里面是往来入座的宾客。她当然知道兄长今日会在府中,只是没想到他忙完这么快。
他早上还被叫去宫里了呢。
谢识呈见着妹妹,手背在身后。他刚同大理寺少卿段恒聊完政事。这会儿遇见便不再站在原地,带着仪真入席。
甫一进去,两人刚坐到席间,明念恰抱琴而出。
脸上戴着半面珠纱。
苏明念落座,主厅内喧嚣渐止。
珠纱之后的美人掩面一笑,抱琴对众人举了一礼。这便坐下拨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