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梨作为德王妃,身边自是有自己的侍卫队。
侍卫队长乃德王亲点,名叫齐阳,和齐影是同一批的侍卫,都是自谢长佑还在鸣翠宫中时就伴随其左右的。
齐阳本在外地统管万国各处密报联络之事,谢长佑特地将他调了回来放到了阿梨身边。
做德王的身边人,并非是什么太平易事,早在阿梨还在常老将军府上时,谢长佑便已经将齐阳送去了阿梨身边。
他将她带入了危险的风云中心,自要想办法护她周全。
然而齐阳最近却有些郁闷,他无意中发现,王妃竟然在府外偷偷打听一些转接查案、情报的江湖组织,丝毫没有将任务安排给自己的打算。
阿梨最近仍在悄悄调查爹爹的冤案,她知道齐阳从前是做什么的,也相信谢长佑给她选的人的能力,但事关梅家和十亲王,她不想将德王府牵连其中。
此案牵涉重大,阿梨多方打听,得知了江湖中最负盛名的一个情报组织乃千机阁,但千机阁神出鬼没,从不做生人生意。
阿梨想到了自己的旧日合作伙伴——大理寺丞温清。
当初阿梨随太后归京之日,在八宝楼同桌用茶杯同阿梨暗传消息的人就是温清。
十亲王乃当年冤案的主谋之一这一信息,就是温清帮忙查出来的。
温清是父亲当年在南郡的旧友之子,温清父亲早逝,家道中落,后来温清乡试中差点被人顶替名次,是阿梨的父亲为其各方打点,竭力举荐,方才保住了名次。
上一次阿梨能说服温清合作,除了当年阿梨父亲的恩情外,还因阿梨替温清弄到了一张重要的请柬。
温清虽科考中举,留在了京中,但到底毫无根基,四年前他还只是大理寺中一个小小文书,为一张大理寺卿家的宴会请帖而苦恼不已。
阿梨那时已到了万寿宫中,只要愿意花钱,层层牵线,总能找到愿意出这请帖的人。
温清便是因此两桩而愿意冒险帮忙查沈厚青的旧案。
大理寺有些案子不好自己出面,或者忙不过来时,也会与江湖中人合作,若需引荐千机阁,温清那边或许会有门路。
但温清和阿梨的合作只到查出案子主谋为止,这是两人当初说好的。
阿梨打算先写信试一试,不行再想旁的办法。
近几日岭南那边发了水患,同时波及了万国及岭南藩国同万国交界处的部分地区,有几个岭南藩族便趁机生了些事端出来。
皇帝频频将德王等人召进宫去商讨对策,德王京郊大营和皇宫两边跑,这几日府里书房中便总是只阿梨一个人在。
内府的小书房里有一面书架专门放了些话本志怪、地理风俗之类的书,阿梨当初第一次见了就喜欢的不得了,呆在书房的时间也越来越长。
每日看话本、临帖子、画画儿,忙得不亦乐乎。
谢长佑见她高兴,让人搜罗了更多的话本画册和名家画作,把长长一条书架塞得满满当当。
此时是下午时分,阳光从窗边的竹帘缝隙里斑驳洒进些许,将整个书房衬托得分外幽静。
阿梨将自己这边桌子上的话本子收好,腾出位置来写信。
只是试探的信,并不长,写完后见墨迹犹湿,阿梨便将信放在桌上晾干,先行去一旁的小榻上午憩。
阿梨向来有分寸,虽两人公用一张书桌,谢长佑那边的东西她向来碰都不会碰,连多瞟一眼都不曾。
除了开始几日外,后来阿梨每日晚间便很早先行回房了,特地避开了每日晚间属下和探子们前来汇报议事的时间。
就连谢长佑不在时,阿梨行动间都是从自己桌子这侧走动出入。
罗汉塌特地被铺的很软,天气渐热,已经换上了轻薄的双层绒毯,一室幽静中只闻窗外竹林里几声小鸟轻啼。
阿梨很快便进入了梦乡。
近来日日深夜才回府的德王今日午后便回了府中,管家得知人还没用午膳,连忙张罗着安排。
谢长佑快步朝后院走去,问道:“王妃呢?”
“回王爷,王妃用过午膳后便去了书房,往日里这时候王妃应是在书房小憩。”管家笑着道。
殿下夫妻二人感情好,自成婚后殿下话都多了些,管家瞧着也替主子高兴。
“殿下不如用了膳再过去?”
“嗯。”
德王这才点点头,脚步转向了饭厅的方向。
用罢午饭,回房简单洗漱,换上轻便的常服,谢长佑屏退下人,独自去了书房。
红枫和绿意守在书房门口,谢长佑摆摆手,两人便识趣地退下了。
书房里静悄悄地,里间榻上的少女呼吸清浅,额头上睡出了一层薄薄的细汗,身上的薄毯已经已经滑到了地上。
谢长佑拿了旁边柜子里备好的一床新毯子给人盖上,又将窗户多开了几扇,清风吹进室内,阿梨微皱的眉头渐渐消了下去。
谢长佑又看了一会儿,才走到书桌前。
正要坐下时,眼角瞥到一旁用镇纸压着的信。
“温清大人敬启。”
温清,大理寺丞,这个名字谢长佑太熟悉了。
陈忠友的那封口供便是递给了这人。
谢长佑就那么站在书桌前,看完了这封简短的信。
信的内容并不长,谢长佑只看了一遍几乎就能背下。
信中第一句话引起了谢长佑的注意:“家父之案,此前多谢温大人相助。”
温清帮阿梨查过她父亲的案子,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