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时,小太监回宫后便去了凤仪宫回话,禀告了沈夫人因婆母病重、幼女发热而无法进宫赴宴的事。沈皇后便开始焦虑不安,猜测沈将军是不是知道了什么,才拒绝家眷入宫。
与此同时,沈皇后安插在崔贵妃身边的人动手了。
崔贵妃自晚膳后便腹痛不止,随后更是晕厥了过去。
颐华宫里近身伺候崔贵妃的大宫女茗沁,哭闹着要出宫去见三皇子,说有人要害贵妃娘娘。她闹腾了许久,一路闹到沈皇后跟前,求得了出宫令牌。
按例宫门落钥后便不可再开,但沈皇后有心给她行方便,也乐得见她闹腾,闹得越大越好。便特意下旨让人开了宫门,放她去见萧晟。
太医院值守的许太医和蒋太医,也被请进了颐华宫中为崔贵妃看诊。
两位太医进颐华宫时,崔贵妃才又疼晕了过去,床边有两个小宫女正在清理她刚刚吐出的污秽。房间里熏着崔贵妃最爱的香料,浓郁的香吻混合着呕吐物的酸臭味,直刺激的人犯恶心。
蒋太医先去瞧了瞧崔贵妃的面色,为她把了把脉,确定暂时无大碍后才算松了一口气,随后指挥着宫女太监们,将窗户打开,香炉撤下去,两边的纱帘床帐也都挂起。
他是崔贵妃的人,崔贵妃的平安脉一直点了他来的,不管是病了还是调养身子,崔贵妃向来找他,她信不过其他人。
房间里通了气,难闻的味道散去了不少,崔贵妃拧着的眉也松开了少许。
蒋太医这才折回去为崔贵妃重新把脉,不时让崔贵妃身边的贴身大宫女茗烟,代为检查崔贵妃的眼睛、嘴巴、舌头,又去检查了一番崔贵妃所用的晚膳,看了她吐出的呕吐物。
最后得出,崔贵妃只是吃错了东西,引起的肠胃不适,并非是被人下毒。
许太医也上前为崔贵妃把了脉,检查了崔贵妃的晚膳,又询问了颐华宫的宫女太监们几个问题,关于崔贵妃腹痛前做了什么、除晚膳外还吃了什么,喝了什么,事无巨细的全部问了一遍。
他得出的结论与蒋太医的一致,认为崔贵妃只是吃错了东西,才引起了不适,导致腹痛、呕吐,并没有什么大碍,只要吃上几副药,饮食清淡些,便能慢慢的养回来。
崔贵妃的贴身大宫女茗烟不信,坚持认为是有人给她家贵妃下了毒。
“蒋太医许太医,贵妃今日所食所用,皆与往日一样,若非有人下毒害贵妃,贵妃怎么会突然腹痛不止?”
蒋太医与许太医只好细细解释给她听,引起腹痛的原因有很多,并非只是因为一餐饭食,也可能是食物相克,抑或误食了什么不干净的,又或是着凉。
原因有很多,茗烟似懂非懂,便也不再闹了。
两位太医商量着给崔贵妃开了一张温和的药方,许太医带着颐华宫的宫女去抓药、煎药,蒋太医留在颐华宫偏殿,以防崔贵妃再有不适。
果不其然,夜里崔贵妃又被腹痛折磨醒,喝下的药又都吐了出来。吐到最后,没有东西可吐,尽是酸水。
汤药喝不进去,连温水也是喝了吐,蒋太医只好施针为崔贵妃止痛。
来来回回折腾了两三次,直到寅时末,崔贵妃才在安眠香的辅助下,沉沉睡去。
颐华宫的灯火也一直燃到了天亮,伺候的太监宫女们,随侍的蒋太医,也都跟着熬了一个通宵。
次日天微微透出一抹亮光,宫里的太监宫女们便忙碌起来,五公主的生辰宴在千秋宫举办。
原该叫周岁宴的,可毕竟五公主的周岁早已过了一个多月,李昭仪便让人改口说是生辰宴,沈皇后懒得在这种小事上费心,也就随她的意。
千秋宫一直是为皇子公主们办宴的地方,离萧姝和的青云殿不远,二者间只隔了一个宫殿。
因此,一早青云殿外便有很多太监宫女经过,他们再是放轻动作,也还是将萧姝和吵醒了。
萧姝和昨晚睡得晚,这会儿又被吵醒,只觉得头痛难忍。
前世她便有头痛的毛病,那时她刚中毒就接到父皇病倒不醒的消息,之后青知出事,她一边查凶手一边替萧景出谋划策争夺皇位,耗尽心神。不仅身体亏空的厉害,还落下了一个头疼的毛病。
房间里还有些昏暗,萧姝和按着太阳穴坐起身,一手撩开了纱帘,急切地唤人:“云苓,云苓……”
“殿下,怎么了?”
张云苓捧着烛台从外间走进来,她将烛台放在一旁的小桌上,把两边的纱帘挂起:“可是外面的动静太大,吵醒了殿下?”
萧姝和没答,只揉着额角,面露痛色,好一会儿才开口:“我头疼的厉害,你银针可带了?快替我扎两针。”
前世她每每头痛时,张云苓便为她扎上几针止痛,之后在喝上一碗汤药,次日醒来她的头痛便会好上许多。
“殿下,银针不可乱扎,我先为殿下把把脉。”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