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姝和带人从这偏僻的长春宫出去时,外面已经开始乱起来了,皇宫的四处宫门正被叛军进攻。
宫门过道间,宫女太监们拎着灯笼,行色匆匆的来回。有人瞧见了萧姝和,远远的冲她行了一礼便又匆匆离开,大多是因为天色较暗匆匆而过没敢靠近的。
萧姝和并不在意,只想着走的快些,再快些。
经过一处偏僻的宫殿前,张云苓偏头朝一宫道尽头看了又看,嘴里嘀咕了一句:“真奇怪,我刚刚明明看见了那边有人影晃过,怎么又没了。”
次数久了,萧姝和也偏头问她:“看见了什么?怎么一直朝着那边看?天色黑,仔细脚下,别被什么东西绊了脚。”
这边很是偏僻,没有悬挂照明所用的灯笼,曾是前朝皇帝关押犯错嫔妃的地方。后来朝廷易主,这边也曾被南朝皇帝们修缮过两次,但因死过不少妃子,便没有安排给嫔妃们居住,只当成冷宫来用。
因此,这边平日里极少有人过来,路面就没有安排人过来专门清扫,时间久了,地面难免会年久失修,变得坑坑洼洼起来。
才说着,张云苓脚下一个踉跄,差点摔到在地。好在她旁边站了常安,及时搀扶了她一把。
萧姝和:“……”
张云苓站稳后,面上又羞又气,小声的朝着常安道谢后,便低头去看地上绊了自己的是什么。
那是一支女子所用的金钗,拇指大的一颗红宝石镶嵌其中,被细细的金丝编织而成的花瓣包裹住,攒出的一朵芍药花,下面坠着质地莹润的米珠与小颗宝石串成的流苏。
便是在黑暗中,这支红宝石牡丹金钗依旧亮眼夺目。
这明显不应该是出现在冷宫的首饰。
做工精致,用料华贵,其风格一看便不是宫中内务府所造。
常安率先捡起金钗,双手盛至萧姝和面前:“殿下,这里似有宫外的人来过。”
萧姝和拿起金钗细细看了两秒,只觉得有些眼熟,却一时想不起来在何时何地见过它。
“先收起来。”
“是。”
常安正要将金钗放回中胸口处收着,张云苓突然指着一个方向说:“殿下,那里刚才有人影晃过,我还看见了火光。”
张云苓十分确定自己没有看错,在黑暗中,那一点灯火很是醒目。
“有人?”
萧姝和顺着她指的方向看过去,却什么都没看到,再联想起那只金钗,疑心是有夫人小姐们从这边走过。
只是,这里如此偏僻,谁会来这边呢?
这支金钗造价不菲,显然不是一般女眷可以用得起的。
她既是觉得眼熟,必然是在什么地方见过,可今日入宫的小姐们,大多在她眼前晃过。
萧姝和在脑中飞快的过了一遍晚宴上出现过的女眷们,问了一句:“崔小姐与崔夫人晚宴并未出席吗?”
张云苓:“是的,说是崔贵妃身子不爽利,留崔夫人与崔小姐在颐华宫中照顾。”
萧姝和在带来的人中点了两个人太监出来,对着二人小声耳语了几句便留下两人,带着其他人离开了。
一路行至承德殿,宫道间的太监宫女们越来越少,每个人面上的神色都是惶惶不安。
常安叫住了一个宫女,才得知皇宫四处大门皆被叛军攻打,禁军首领不在宫中,无虎符能调动禁军支援四处宫门。
又从另一个太监口中得知,沈皇后让苏嬷嬷带着凤印前去调动禁军支援,又下令让人封了千秋宫,将晚宴上的所有女眷都困在里面。
萧姝和不明白沈皇后封了千秋宫的用意是什么,此举怕是会引起官眷们的不满。
况且,能威胁萧晟的崔贵妃与崔家女眷并不在千秋宫中。
承德殿外,带刀侍卫的数量也比之前少了近一半,见萧姝和带着浩浩荡荡的十几个人过来,一人上前弯腰行礼后拦下她。
“微臣参见殿下,还请殿下止步,皇后娘娘下令,没有她的谕旨谁也不能打扰陛下养病。”
萧姝和盯着这名带刀侍卫看了好几秒,脑中飞快的闪过一个又一个办法。
硬闯?
想也是不可能的。
侍卫数量便是比之前减少一半,也有数十人,根本不是她带来的人可以拿下的。
这些带刀侍卫可是与看守陈公公的那几人不同,看守陈公公的不过是普通的禁军,且人数少,又顾虑她公主的身份,自然是处处受限。
而眼前的这些,可是建安帝身边的带刀侍卫,个个都是禁军中千挑万选出来的,是只听命于建安帝一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