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从北山县城到府城的路都是官道,非常的好走,无论是张家的马车,还是祖家的牛车,都走得不慢。
当然,马车天然比起牛车来要快很多,两家人这般结伴上路,张家自然是牺牲了好多速度在等祖家人的。
祖大寿自然是坐在牛车外面赶车。
牛车里,祖洪才有些苦恼地对祖刘氏和于小英说道:“唉,人情难还呀!张兄现在对我这么好,日后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还有周县令一家,对我百般照顾,对小英也特别好,真不知道以后要怎么办。”
祖刘氏是个农妇,之前没遇到过这样的事情,也不知道该怎么宽慰儿子,只能不断的叹气。
于小英却没有祖洪才那么悲观和担忧,笑着说道:“才哥,你放心,周家和张家人对我们这么好,一来自然是因为他们两家人好,愿意对我们释放善意,日后他们自然也会循规蹈矩,做好人家。
二来也是他们看重才哥你的学问,觉得才哥你日后肯定能成大器。
他们倒不见得等你当大官之后,会求你做什么违背良心和道德的事情。
才哥你要放宽心,该怎么和他们相处,就怎么相处好了。
日后在你能力范围之内,你想帮他们自然可以帮一帮。
但若是超出你能力范围之外。你好好和他们讲一讲,他们都是明理的人,肯定能理解的。
我看着周家人和张家人都是真心对我们好的,也不一定就是带着什么目的,我们与他们两家人好好相处就行,才哥你不用如此忧虑。”
前世里祖洪才质普通,在科举一途上没有像今世这么顺利,并没有遇到过张逸晨和周川墨那般对他好的人。
所以前世他也不用忧愁还人情债的问题。
这辈子猛然遇到了这样的人,这样的新情况,所以他有些慌乱,很苦恼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可是没想到他的妻子于小英“一句点醒梦中人”,给他打开了新的思路,瞬间就解决了他的忧虑,真正的让他宽心了。
自己虽然在这辈子科举之途顺遂,混得风生水起,但在本质上,自己仍然是前世那个资质普通的人。
自己比别人厉害的只不过是多用了几十年的水磨功夫来念书,没有什么稀奇的。
但是一遇到与前世不同的新情况,自己就容易走不出来,找不出应对的方法,应变能力不足。
相反,自己妻子于小英却像是一块等待琢磨的璞玉,经过了文化和武功的学习之后,绽放出惊人的光芒,时常让他感到惊喜万分。
从于小英刚才宽慰自己的话来看,自己的妻子于小英在大局观上,和应变能力上看,都比自己强得多。
此生能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祖洪才满眼赞赏的看着自己的妻子于小英,眼光灼热到像看着一块稀世珍宝,把马车里的于小英都看得不好意思的红着脸、低下头。
祖刘氏也觉得自家儿子的眼神太过于炽热、孟浪,觉得有些不妥,咳嗽了几声提醒一下祖洪才不要太过分。
祖洪才这才反应过来自己和于小英还没圆房呢,在自己母亲面前还是应该避讳些,不能太过分。
于是祖洪才不好意思的别过头去,也觉得自己刚才的眼神有些过分,但他心中却越来越希望自己能快些长大,和于小英圆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