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辆马车的行李,载人的马车足有九辆,周围还跟着三十骑马的护军。
阵势极大,不像一家人出去游玩的,倒像个走镖的镖队。
直郡王骑马在最前面开路,淑娴和大阿哥共乘一辆马车,小家伙被袁嬷嬷抱在怀里,冲着嫡额娘的方向咧嘴笑,两侧脸颊上露出甜甜的酒窝。
粗犷魁梧如直郡王,竟能生出这样的小萌娃。
“大阿哥,还认不认得我?”
虽然养在正院,但大阿哥身边有一群嬷嬷太监照看,淑娴也只是早晚见上一见,并不会亲自照顾。
弘昱使劲点头,奶声奶气的喊道:“嫡额娘好。”
说完又仰着脸笑开了。
“这也太乖了。”淑娴感慨道。
“是,大阿哥打生下来就乖,模样虽像极了王爷小时候,但性子却不像。”
淑娴对这话半信半疑,王爷小时候肯定不像大阿哥这么乖巧,但模样恐怕也不像吧。
大阿哥如此的乖萌白嫩可爱,长大了怕也是位俊俏文雅的公子哥,而王爷……高大魁梧的身材加上冷若冰霜长了胡子的脸,颇有几分小儿止啼的效果。
“福晋想不想抱抱大阿哥,大阿哥很少哭闹的,而且奴婢也在此候着,您放心抱。”袁嬷嬷主动提议道。
大阿哥还小,尚不记事,若是现在就能跟福晋处好关系,将来未必就比亲母子差。
她想,这也是王爷让大阿哥搬进正院的原因吧。
福晋进府的时间虽短,可不光得王爷信任,还得王爷疼宠喜爱。
从新婚之日到现在,王爷不光夜里留宿正院,连白日也逗留在正院,日日陪着福晋,好似……好似老房子着火一般。
要知道王爷打小就要强,幼时读书习武没有懈怠过一日,自十五岁入朝后,人就更忙了,宿在衙门里都是常有的事,甚少有像如今这样接连十日都日日回家留宿的情况,更别说这十日里,王爷连衙门都不去了。
这不是疼宠喜爱是什么。
她看着王爷长大,还从未见过王爷如此对待一个女子,便是先福晋……也比不得如今这位福晋的盛宠。
越是如此,她便越发盼着大阿哥和福晋能亲如母子,也盼着福晋不要辜负王爷的深情,将来莫因有了亲生的孩儿便苛待甚至谋害大阿哥。
大阿哥搬到正院之后,福晋并没有怎么干预过,大阿哥的衣食用度样样都好,福晋也不拦着王爷和格格们来看望大阿哥,还尽可能的给方便,听说福晋还打算在后院专门给大阿哥建一个玩乐的地方。
只是福晋自己从未抱过大阿哥,每次和王爷一起陪大阿哥时,也都是王爷亲自抱着大阿哥,福晋没有要上手的意思,大阿哥的饮食,福晋也只是建议,并不插手。
如此下去,这母子二人什么时候才能真正亲近起来,再过两年,大阿哥就该记事儿了,她到时候也老的干不动了。
“算了吧,我手上没有轻重,别弄疼了大阿哥,我看看就好,还是嬷嬷抱着吧。”淑娴拒绝道。
大阿哥身边这么多人伺候,用不着她亲力亲为。
而且带孩子这样的辛苦活,能免就免了吧,她亲自照看也不会比有经验的嬷嬷更好。
袁嬷嬷有些遗憾,福晋还是年纪太小了,等再大一些,或许才能体会到养孩子的乐趣和幸福。
“奴婢听说,福晋您的长兄读书极好,年纪轻轻便已是举人老爷了?”
袁嬷嬷之所以知道此事,是因为王爷前几日还让王府曾中过状元的沈典仪去教张大少爷。
“是,兄长读书勤勉,考中了举人。”
大哥的确当得起‘勤勉’二字,早也读书,晚也读书,可谓是卷不离手,只是天分不多。
在江南读书时,兄长的成绩只能在书院中排在中等,要知道书院里的读书人并非都以考功名为目标的,而徐州的那间书院在江南也不甚出名。
大哥之所以十八岁便能考中举人,原因有三。
一是江南文风盛,江南的教育水平在这时候其实要高于直隶的,大哥读书是在江南,考试却是在直隶。
二是读书勤勉,身体强健,心理素质好,在正式参加会试之前就已经在家里进行过六次模拟考试了。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这时候的科举是分满汉两榜的,汉人参加科举的人数多,考试科目多、题目难,卷的不行,而满人这边,人少,科目少,题目嘛,相对也是简单的。
她们家是汉军旗,从根上是汉人,但科举考试优待的不是满军旗,而是所有的旗人,汉军旗也包括在内。
“有兄长如此,福晋也定是满腹经纶,眼看大阿哥也到了该开蒙的年纪,奴才不识字,大阿哥开蒙还需福晋操心。”
“大阿哥……开蒙?这也太小了点儿吧,话都说不利索。”
拔苗助长也没这样的。
袁嬷嬷解释道:“王爷当年也是差不多在这个年纪开蒙的,不只是学认字,王爷两岁半就开始练习拉弓了。”
这卷的也太离谱了。
“此事先缓缓,我跟爷再商量商量。”
王爷当年能受得住拔苗助长,弘昱这小身板未必能扛得住,而且弘昱也大可不必吃这份苦。
若是才能平平,将来或许还会被下一任皇帝善待,而且既然注定了无法施展才能,那又何必如此辛苦呢,养大了志向,将来圈禁的日子只会更难熬 。
淑娴看着面前傻嘻嘻笑着的小人儿,在心里默叹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