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口摆着不少箱笼,旁边除了她们周家的侍女,还有一个脸生的中年男人,穿着整整齐齐,倒像是哪家的管家。
那中年人看见周老夫人出来,赶紧拱手朝她拜了一拜,
“一隔多年,老夫人安好!”
周老夫人看他那热络的样子,猜是和周家有生意往来的人,只是一时间想不出是哪家。
看着看着,突然整个人激动起来,整个人脸上都多了几分光彩,话语中都带了一点激动,
“你是燕姐家的钟管家。”
那管家带着笑,朝周老夫人拱了拱手,“老夫人好眼力,这么多年还记得小人。”
周老夫人派人将钟管家迎到了正厅,又叫侍女泡了今年新摘的茶叶端上来。
“钟管家怎么突然过来了,是不是燕姐她们出了什么事?”
一提到这个钟管家连茶都不喝了,端起的杯子又放了下来,
“老夫人料事如神,这可是大喜事啊。”
“?”
周老夫人先是一愣,随即想到了什么,有些激动,“莫非是女婿调回来了?”
钟管家点了点头,周老夫人心里松了一口气。
她有两儿一女,女儿嫁在了本地,只是没想到女婿一举中了进士,外派做官,多年没有回来。
这些年母女俩只能靠着书信往来。
想到女儿一家即将回来,喜不胜收,“那燕姐一家什么时候回来,她们那屋子我也得赶紧派人去打扫打扫,这么多年了,许多东西都要重新换了,张妈妈,你去账房拿银子,再带几个伙计去收拾收拾,该买的就买……”
钟管家脸上带着笑,阻止道,“老夫人,老家的房子不用打扫。大人被调回京城了,圣上还给赐了宅子,眼下一家人已经在京城收拾好了,大人新官上任,夫人抽不得空,此番前来,就是请老太太和两个表小姐们去京城的。”
此话一出,屋子里鸦雀无声。
尤其是周老夫人,过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浑浊的眼睛里已经涌出了一抹泪珠。
她女儿终于熬出头了。
当年她给燕姐挑了一个书生。
那书生父母早逝,亲族看他年幼,欲争夺家中财产,还好他有所警觉,没有让人得逞,靠着剩下的家业供自己读书,考上了秀才。
这书生又请媒人来她家说亲,她问过燕姐的意见,燕姐也喜欢那个书生。只是她担心日后这书生考取功名要离家远走,燕姐肯定也要和他一起背井离乡,她舍不得女儿,不是很看中书生做她的女婿。
后来她又听说,考上进士难如登天,有些人考了一辈子到头来也就是个秀才。要是这样的话,这书生倒是挺适合做她的女婿,这才同意了婚事。
那书生成亲后就把家当全数交给了燕姐,又时常回家看她,周老夫人很满意。
只是没想到,书生一次就考中了进士,做了官,成了滑州一个小城里的知县。
滑州离相州千里之远。
此后十五年,她们母女没有再见,就连燕姐的一双儿女她也没有见过。
周老夫人心中那叫一个悔啊。
只是事已至此,再说什么也没有用。
钟管家看周老夫人许久没有说话,不由得开口提醒,
“老夫人,夫人特意派我过来接您去京城……”
周老夫人从回忆里抽离,看着面前的钟管家。
她有十五年没见到女儿了,就连那两个外孙也没有见过,自然是想去京城看看她们母子。
可是家里的事情还没有解决,她怎么放心去京城呢……
“燕姐和女婿怎么样了?身体还好?泽宇和悦宁兄妹俩长多高了?”
“都好都好,少爷和小姐也好,老夫人,等您到了京城就能看见她们了。”
周老夫人有些犹豫,刚想开口推辞,突然有人着急忙慌的从外面跑了进来,是看大门的老张头。
“老太太,门外来了一架马车,为首的那个小公子说是您的外孙,从京城来找您的。”
听见这话,周老夫人和钟管家统统站了起来,
周老夫人格外激动,“快把人请进来。”
钟管家解释起来,“当初老奴出发的时候公子小姐就吵着要和我一起过来,夫人觉得路途遥远,多个人用费就要多出不少,老爷刚上任。京城里寸土寸金,处处都是用钱的地方,就没让公子小姐过来,怎么他们还是追到这里来了。”
周府的下人把马车牵了进来,马车旁的窗子探出了一个脑袋,好奇的看着四周,站在外面的少年走上前,
“悦宁,下来吧。”一边说一边把手伸了过去。
“好。”
许悦宁借力跳下马车,看着陌生的园子,有些激动,
“阿兄,这就是外祖母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