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迷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看书迷小说网 > 农门贵子(科举) > 第19章 第19章

第19章 第19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大伯父看不起他让堂姐替他还恩情,就吵了一架,结果二伯父也拉不下面子,后面又因为一些缘故,大伯父和二伯父就分家了,还是我祖父帮忙分的家。”黄修文说道。

说实话黄修文并不想说“家丑”。

但见到欧阳表兄后,他莫名想倾诉,也确实希望有人能和他一样,不认同二伯父的做法。

他的堂姐,对他极好。

如此好的人,怎么能嫁给一个连面都没见过的人。

至少也是欧阳表兄那般才华横溢、钟灵毓秀之人吧。

“那和从小一起玩的兄弟姐妹分开不好吧。”

罗应山一边吃着鸡腿,一边含糊着说道,“我家以前常搬家,每次都要重新适应,后来想起来还有些怨我爹。”

黄修文闻声一转心中忧虑,十分骄傲,说道:“这就是我祖父的厉害了。”

“我祖父在帮忙分家时专门以原先的池子为界,东边的院落归大伯家,西边的院落归二伯父家,中间竖起一道墙,沿墙踩上原池边的太湖石就可以轻松翻过去,从前逢年过节时,我就经常在那里来回翻着玩。”

“这怎么说服的?”罗应山也好奇。

他一直想让他爹给家里多请一个厨子,结果他爹硬是不愿意。

这要是学会一两手,回去说服他爹,那不是角落里捉狸奴——手到擒来。

“因为堂姐落水后十分怕水,又加上大伯父和二伯父虽然吵得厉害,但毕竟是兄弟,嘴硬心软的,便默许了。”黄修文继续说道。

“好吧。”罗应山又失落地拿起鸡腿吃起来。

他还想着用什么方法来逼我爹,给我……给家里多请一个厨子呢。

一旁魏平安惊讶。

修文兄竟然与他一向看不惯的罗学兄交谈?

这让魏平安听八卦的心思更加活跃,又悄悄向黄修文靠近几下,连远处曲水流觞宴都引不起他的兴趣。

毕竟谁能拒绝一个直接摆在自己面前的八卦,还是老一辈的八卦。

曲水上首。

县丞张廷和见黄修文和欧阳闻认亲后,也欣喜着开口。

“好好好,既然与归鹤先生有旧,那此次来可要遵守桐乡县文会的规则,先抽签吧,也让我们桐乡县好好欣赏一下府学学子的风采。”张廷和笑道。

欧阳闻点点头,从一个刻着君子六艺文字样式的签筒中抽出一签。

其实桐乡县上巳文会中这君子六艺,也只是虚指,毕竟礼乐射御书数,这当中有几样能直接在文会上让学子表现出来。

所以文会中签筒中里的,更多的是学子常见过的、方便施展的君子八雅。

“是君子八雅中的琴!”欧阳闻开口。

他抽中的是带着“琴”字的木签,不过正好,他的恩师推崇用六艺八雅来调养心性,他选择的正是琴,所以对弹琴也颇为擅长。

君子六艺是礼乐射御书数,这是人们常说的,但这君子八雅是什么,魏平安的目光望向黄修文。

很明显,黄修文也看出来魏平安的意思,之前的他没学过不能回答,但出身诗书传家的黄家,这个问题他自然知道。

“君子八雅就是琴棋书画诗酒花茶。”黄修文回道,语气满是放松,终于他能回答得上来的题。

魏平安点头表示记住了。

又学到一点知识的他心中则是暗想。

修文兄果然极好,不仅之前会送他书,现在还会给他解惑。

真是菩萨啊!

场上,张廷和语气温和,继续开口道:“若是不会琴艺,也可以换成作诗一首。”

毕竟云阳府下辖十数县,在整个宁北地区中也能排进前三,除去宁北承宣布政司和宁北贡院所在的成宁府,云阳府也算文风盛行。

而欧阳闻是云阳府院案首,曾经有名的神童,又在府学中获得廪生。

以他的年纪,估计下一次便会参加乡试,而以云阳府在整个宁北地区来看,欧阳闻保底也会成为举人。

张廷和也不愿意多为难这样一个学子。

麻烦。

但欧阳文却没有害怕的意思,而是年少意气,信心满满。

“学生愿意抛砖引玉,为众人弹一曲《良宵引》。”欧阳闻说道,说罢便请人为自己取出一琴。

待琴被放上来后,欧阳闻信手拨弹几下,将琴的弦线按照自己想要的琴调重新调好,才置于身前一并取来的琴架上,并固定好。

随即作起势,伴着山间清风一弹。

白皙的手指修长,在琴弦上轻拢慢捻,时而抹弦,时而挑弦,带着琴弦在琴面上来回搓弄的琴吟声,一幅月下竹林、清风朗月之景蓦然浮现眼前。

月夜竹林下,良宵雅兴起。

斟酒作诗去,复琴幽篁里。

整曲都清幽宁静,时而短促的琴音如同鸟虫轻鸣,更突显出幽静之感。

一曲完毕。

“妙哉,妙哉,如朗月之清风,恰师延之遗风。”张廷和忍不住开口称赞。

听到后面这句欧阳闻连忙制止,甚至来不及收拾好琴,“学生万万不敢当的,师延作为传说中的乐祖,学生不敢冒犯。”

宴上学子切切私语。

在一些对修史感兴趣的学子帮助下,众人才知道师延此人。

《史记.乐书》中有记载。

据传师延在轩辕黄帝之时为司乐之官,始作清角,造箜篌,被誉为乐祖,有大神通,能感应国家兴亡之乐。

于是夏代末年,他投奔殷商做御用乐师;商朝末年,他曾作乐讽谏纣王,却被纣玉逼迫去做靡靡之音;周武王兴师伐纣时,他在涉濮水时沉水身亡。

在场学子又掀起一番感慨。

毕竟在文人中,对此类人总是充满遗憾和惋惜的。

同时他们心中也很是佩服,不愧是院案首,涉猎书籍竟如此广泛。

另一边。

欧阳闻再次向行过上首行过一礼后便准备归还琴,回到坐台上,结果一道他十分熟悉的声音响起。

“等等,这可不行,东甫,文会哪里能不作诗吟诗。”王兴章开口打趣。

是这样吗?

欧阳闻有些疑惑,随即将目光移到县丞张廷和那边。

张延和轻咳一两声。

好吧,毕竟是院案首,又是差点儿成小三元的人,他确实也挺想看看欧阳闻写的诗,尤其是等一会儿宴会到中间时可难得作诗的人和时间,那全是讨论起四书五经的人。

于是也让欧阳闻作诗一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