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迷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看书迷小说网 > 父皇请禅位 > 第127章 番外(秋)

第127章 番外(秋)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陛下,你怎么又……”

灵鹊捧着熏过的衣物走进寝殿,看见谢宜瑶点了灯,正卧着看书。

谢宜瑶放下书,解释道:“刚醒,反正时候也不早了,就先看点东西。也是时候了不是?”

“是了。”灵鹊应过,熟练地帮着谢宜瑶更衣。

现在这季节天亮得晚,到了谢宜瑶该起的时间,外面却还是黑的。

谢宜瑶即位以来十分勤政,不论寒暑都是起在鸡鸣之前,连累了要服侍她的灵鹊。

谢宜瑶也说,现在宫中不缺人手,你也有别的任务,何苦事事都亲自来呢?但灵鹊却说,宫人办事虽然妥帖,但不让我看着点主上,心里是很不安的。谢宜瑶也就随着她去了。

用完简单的朝食,按照谢宜瑶的习惯,她便去了太极殿的西堂理事。

这个时辰百官也都该陆续到任了,谢宜瑶这么想着,先看起了昨天没看完的文书,大多是不紧急的内容,才能被她拖到现在慢慢看。

一是程莫上的,没什么实质性内容,无非是些例行的套话,以及江州的基本情况。程莫是谢宜瑶一手提上来的,没家族背景,又有和飞鸢父亲的那一点故交,忠心谢宜瑶是不操心的,只是也担忧程莫是否能压制好江州地方的豪族,好在江州如今是太平的。

二是陆渊的奏议。念在他有功的份上,谢宜瑶在豫州刺史的基础上又让他多都督了附近几个州郡的军事,并加太尉,足以彰显殊荣。

虽然秉持着用人不疑的道理,谢宜瑶却也并非毫无防范,比如给陆渊府中送去了些佐吏。但谢宜瑶是很光明正大地和陆渊说了的:这些小吏的一部分用处就是监察,不是朕不信任将军,相反,正是因为信任将军,才要将此事先在将军那实施,若是顺利,以后可以广泛推行。又说,这样也可方便京师和地方的事务往来,不是要取代原有的路子,是多加一重保障,原来怎么做的也依然照旧。

陆渊的奏议里就先是回了这件事,总之是称好,但也提了些中肯的、实用的意见。又讲了修堰的后续,工程是立马叫停了的,但要能不浪费已经建了的东西,着实还有些麻烦。陆渊擅兵,于土木建设不是很通,因此又请谢宜瑶给些指示。

谢宜瑶把这事拿来和近臣们商讨,讨论了好一阵,再敲定了一个比较合理的方案,顺便回了陆渊的奏表。

所谓近臣,放在谢况一朝,地位高一点的多是侍中,地位低一点的就是中书舍人了。都是在皇帝面前侍奉的,所以总需要他们提一提意见,让皇帝能定了主意,再交给下面的人去办。

因此这些人即使地位不如三公九卿,却能参与机要,手上的权倒更大些。

当然,前提是能得到皇帝的信任。

现在谢宜瑶身边这样的人是沈蕴芳和崔朝华,相比之下,沈蕴芳的意见提得更多,崔朝华文笔好,故而谢宜瑶更常让她来起草诏令。

她们都是破格提上来的女官,没有可参考的先例,各方面的待遇完全是谢宜瑶直接安排的,因此为了少些不必要的闲言碎语,也是先从品秩很低的位置做起,但实际上她们却可以和谢宜瑶讨论军国大事。

当然,谢宜瑶也不打算就只拉着沈崔二人来出主意了,一是这样总要累坏人的,二是万一有什么意外,不能后继无人。因此看完之前堆积的文书,谢宜瑶也便和沈崔聊起了选官的事,这段时间她们常聊这个。

现在的官场经过了一番“辞旧迎新”,但总体和谢况一朝,甚至和前代皇帝在时,都没有大的变化,无非是柳家变成了萧家、顾家,其余的一些重要位置,大都也是士族牢牢把握。甚至因为谢宜瑶把几个谢况看重的寒士给罢黜了,现在寒微出身的人反倒比以前更少了,这绝对是谢宜瑶不愿意看到的。

“学馆既然都还办着,定然是要利用起来的,”沈蕴芳说,“只是眼下立即行动的话,甲族定会有所不满。”

崔朝华道:“这事急不得,得慢慢来。”

谢宜瑶却道:“话虽如此,正是因为现在局势还不稳定,才有足够的空间给我们操作。否则等承平之时,无端提什么新规,总是要更困难些。还有女官的事,朕之前是想着循序渐进的,然而却也该先早些考虑起来了。”

是这么个道理,三人均叹了口气,又商量起了具体的方法。

然而越是讨论着就越是发现,如果真想给朝堂带来一些新鲜血液,就势必要受士族们的阻碍,这是逃不了的。但不管怎么样,总归是讨论出了个基本的方案,也试着从京城诸学馆开始办起,再从中选些寒士做官员的候补,之后再走流程选任。至于女官,估计还得先从高门大族的女眷中选起。

讨论的中途,时不时尚书台就又有新的奏议送过来,其中有些是需要谢宜瑶决断的,有的只需她过目确认就行。

来送文书的人里有黄玄,他如今任主书令史,虽然官位不高,但毕竟是掌管文书的工作,又常在御前和各署之间往来,也是位卑权重。

诚如谢宜瑶所说,现在局势还不太平,她又要政由己出,因此每日御前都可称得上是文符如雨,大体先由沈崔二人过目,拣重要的先看,其他如京中仕宦家庭的邻里纠纷一类就得放一边了。

今天重要的有二者,一是地方上谢冰和蔡登的情况,自从谢宜瑶即位以来,荆襄是安稳得出奇,谢冰更是多次公开表示只有称臣之心,但谢宜瑶总归是不能放心,因此总是让人密切关注,荆扬之间的重镇更是时刻紧盯着,无论有没有情况都要定期汇报。今日说的是谢冰和蔡登前段时间有书信往来,可惜没能截获内容,不过他们现在仍然没有任何行动。

然而谢冰的事谢宜瑶这几天刚好拿定了主意,因此只是例行回复,并没有和沈崔二人详细商议,只是告知了她们。

另一件重要的事有关数名官员的任免,是吏部那边送来的,其中不乏一些高门子弟,因而就需要谢宜瑶权衡多方利弊了。

谢宜瑶对黄玄道:“你去请萧弦和顾确来。”

黄玄应了,随后离开。

在等人来的途中,谢宜瑶终于可以松口气,她暂且放下了手中的文书,转向身边的崔朝华:“崔公最近如何了?”

“最近多少还能吃得下些东西,不过白日昏着的时间更多了。”

崔晖的身体是越来越不行了,崔朝华说得再委婉,众人也都知道,因此她也不在谢宜瑶面前遮掩。

崔晖虽然没有公开露面,但谢宜瑶能顺利坐上这个位置的过程里,少不了这个病榻上的人的助力。

至少光是崔朝华的存在,就足以让谢宜瑶对崔家有感恩之心了。

谢宜瑶即位后给崔晖加了光禄大夫的散官,上个月又加了司空,虽然都是用来慰藉崔晖的虚职,他先前想向谢况要这份慰藉时却总碰壁,如今能在离世前得到这样的荣誉,崔晖心里是很满意的,也劝几个儿子要懂回报。

谢宜瑶又问了崔朝华些琐事,多是她经手的事务。她和沈蕴芳不同,与谢宜瑶共商大事的时间实在不长,二人缺少默契,因此难免有些需要多沟通的地方。好在她机灵有才智,熟悉得很快,回答得也是毫无漏洞。

谢宜瑶笑道:“俗话说将门有将,相门有将,我今日才算是明白了。”

崔朝华赧然:“陛下过誉。”

谈笑间,萧弦和顾确到了。

他们先前在尚书朝堂议事,得了皇帝召见便由人引着过来了。谢宜瑶给二人加了侍中的官职,让他们能名正言顺地常在自己面前走动,若有要事则一起商议。毕竟如今的皇帝是个女子,这样的常事还是会引起非议,不过谢宜瑶不在乎这个,萧顾二人也不会为此推辞。

萧弦和顾确虽是士族中较有才干的人了,却平时也不太重吏事,这乃是江左清流的通病了。因此除了一些要事他们会过目,大体也都是放手交给下面的小官小吏去办的。

但他们好歹有些才能,时不时也会给出有用的意见,因此谢宜瑶还是打算用他们的。虽然谢宜瑶之前拿柳家开刀,免了好几人的官,甚至有废为庶人的,但她总体对士族们还是十分敬重。

这些家族虽然彼此间有龃龉,但有姻亲故而也有紧密而杂乱的关系,牵一发而动全身,谢宜瑶不敢懈怠。

谢宜瑶将那份涉及官员任免的奏表拿给萧顾看了,又说:“你们若是没有仔细看过,现在且看一看。尤其是这位库部郎的事。”

这位库部郎要被免官,倒不是因为他本人做了什么错事,乃是手下人犯了大罪,他作为长官监察不力又或是知情不报,总之是没能及时预防或上报,自然要负责。至于为何,多半是这位也是个唯好清闲的人,不怎么管事,反倒给自己招了祸。

免官,虽然不至于就此与仕途无缘,但总归是个难以忽略的挫折。真要说起来,却也是无可无不可的事,吏部的人呈上来是这样的结果,多半是猜度过圣心的。

谢宜瑶自然是想罚的,她最厌恶这些尸位素餐之辈,并且一直有心整顿浮华风气,只是这库部郎与先前那位孔太子妃乃是同祖父的堂兄妹,谢宜瑶怕罚得狠了,要落人口实,叫人说她是打压异己。

她把萧弦和顾确叫来,也是为了给最终决定分分责,且顾家和孔家有姻亲,谢宜瑶也顺便可以探探顾确的想法。

萧弦道:“不论此人是故意还是无心,都是失职,依臣看免官是要的。”当然,这只是最基本的,其他的惩罚自然也该要有。

顾确没多说话,只说同意萧弦的看法。

“那么就这么办吧,”谢宜瑶点头,“只是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

这明显是要让萧顾二人主动说些什么了,他们默契地交换了个眼神,顾确开口道:“陛下是说,这类游手好闲之人……”

“是,考功的事情,朕最近一直有心想看看,只是有更要紧的事耽搁了。”

不仅是武将有功劳,文官也是该有事功的,按理说是做得好的升官,做不好得不升或降,可实际上运转起来却不是这么回事。

谢宜瑶也知道,那些名流请贵,能力有缺的未必是多数,更多是其实是不愿案牍劳形而已。因此适当地推一推他们,或许会有点用也不一定,但同时又不能把他们逼急了。

顾确道:“这自然是要的,也是吏部这些年一直是有些乱的,因此考课也有所耽误,虽然臣有意整顿,却不能立竿见影,也是臣的过失。”

说是耽误,其实也一直有按流程在办,但都办得不太经得起考量,只是之前谢况已经不像咸宁初年那样常关注这些事,故而底下人有所松懈也十分正常。

“好了,这也并非卿一人的责任。真要论其根本,朕也有罪。现在不是讨论这个的时候,多想着以后才是正道。如今离岁末还有些月份,或许可以考虑定在年底,要是来不及,明年年初也是可以的。”

“臣回去便拟个章程出来。”

谢宜瑶又与二人论了些旁的事,才将他们放了回去。

萧弦顾确并肩走着,小声议论道:“陛下可是有警告我们的意思?”“多半如此……”

然禁中耳目众多,二人不敢多说,都点到为止。

萧、顾也摸不准谢宜瑶到底能在这位置上坐多久——不像有些人觉得她是在胡闹,他们是看到了她的决心的,然而事情未必就会那般顺利,因此他们也忖度着自己该努力到哪个份上,才不至于招祸。

……

要紧的事务大都处理完了,午间谢宜瑶便稍作休息,也好叫沈蕴芳和崔朝华她们也歇一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