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工作的繁重七天的假期对于言谨来说并不漫长,等到她再次踏上人头攒动的地铁只感觉像是过了个平常的周末。
所谓的新年新气象,只能在车站未扯掉的几处红色装饰中体现,车厢的里人要么低着头,要么闭着眼,满脸厌烦疲惫一如昨天。
言谨躲在贯通道附近的夹角中,缩起肩膀给自己四分之三的躯体找了个依靠。在这狭小的安宁空间里她的思绪又开始乱飞。
“在哪里能看到人们的笑容呢?办公室里不怎么熟悉的同事、咖啡店里热情的服务员、玻璃窗上面对客户的自己…”
“人又为什么会笑呢?是因为开心,还是因为需要。”
言谨转头看看四周沉默的人,在早晚高峰的地铁上没有一个人的笑容。
出了地铁,走到写字楼的大厅,言谨碰到脸熟的保洁阿姨,两人不约而同都面带微笑的问好。
今天的工作和昨天的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当言谨把所有的力气耗尽,她一个人又走上了回家的路。
从地铁站到小区门口大概要需要十分钟。在早上,这段路会很长,言谨需要把脚步迈的很大然后频繁的交替。她的脚步很急,连带着脑袋也变得着急忙慌而看不到路边的树、树下的草。周围和声音和气味同样虚化成了一整块嘈杂的背景,在她心上留不下任何的痕迹。
而到了晚上情况会完全改变,十分钟的路程变得珍贵而短暂。无论是太阳还没下山的傍晚,还是月亮高悬的十点,言谨脚步都会慢下来。
在那个时候,她能清楚的感受到自己每一次抬脚、落地和前进;她能闻到路边树木叶子上灰尘的味道,或者开在角落里的不知名花朵的幽香;还有马路上的车辆,亮着灯,但是没有人再按响刺耳的喇叭;街边小店门前的嘈杂和路过行人的碎语,零零总总全都灌进了她的耳朵里。
日月交替,言谨沉默的走过了无数个这样的清晨和夜晚。她沿着一条路目不斜视的一直往前,然后时间和幸运变成了银行卡里长串的数字让她的社会生命得以繁殖。
几年间她买了车、招了助理、拥有了独立的办公室和那间她住了五年的房子。她的名字开始出现在别人的嘴里,出现越来越多的文件上、展板上,客户、同事或者第一次见面的人都会认真的叫她的一声“言律。”
作为一个成熟的高年级律师,资产和名誉让她原本轻飘飘的弱小身体变得厚重庞大,这些东西让她的脚和这座城市道路上的水泥紧紧地黏在了一起。
言谨偶然碰见几年不见“熟人”,他们都会惊叹言谨生活的巨大改变,可她自己并没有太多的感知。所有的东西都是她亲手构建的,因为对过程的过分了解,结果反倒成了毫无新意甚至有些模糊的东西。
理应出现的欣喜和满足并没有如约而至,在她一次又一次遏制了自己的渴望之后,她似乎丧失了对“满足”本身的兴趣。
言谨就这样近乎麻木的做着既定的动作,凭借着巨大初始力残余的惯性继续前进。
-
“咚咚咚” 办公室的门响起。
“进~”言谨坐在办公桌后面没有抬头,语调上扬的应了一声。
门口进来的人是她现在的助理,许望亭。不高不矮、不丑不帅。和言谨一样理工科出身,面试的时候简历上没有任何法律相关的学习或者工作经验。
面试之后言谨放弃了和她同一个学校毕业的法学硕士,选择了他。一年下来,她的直觉再次证明了自己在决策中的绝对权威。
许望亭虽然没有专业的法律背景,但是在应对案头工作的时候极其严谨。面对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和连串的陌生名词他从来没有表露出过烦躁或者厌恶的情绪,而且记忆力极好,无论是案件资料和客户信息,只要他经手过就总能在言谨需要的时候准确的给出答案。甚至他的理工知识贮备要比言谨强上很多,这在他们做相关专利案件的时候更是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言谨从来没有在嘴上夸奖过他,但是许望亭知道她对他的工作是满意的。
“言律,有位吴女士打电话过来想预约这周末咨询,说是王太介绍的。”许望亭从门口走到办公桌前,站着说道。
“先坐。”言谨视线依旧停留在电脑屏幕,没转头,招呼他坐下。
“约在周日吧,我周六有事。”两分钟后言谨停下手里的动作,看着他说道。
“好的。”许望亭点头答应,等着言谨安排其他的事情。
“你司法考试的成绩出来没有。”言谨
“还没有,下周公布。”许望亭
“拿到证书之后第一时间去申请实习,然后开始跟案子。”言谨
许望亭霎时睁大了眼睛,一时没有做出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