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迷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看书迷小说网 > 魏宫纪 > 第137章 上元

第137章 上元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昭仪指尖一颤,汤勺险些掉进碗里。拓跋弘却只是笑笑,屈指敲了敲碗沿:“老人家好眼力,不过我这刀啊,只砍过柴。”

“若真是个砍柴的,哪有福气带娘子看灯会?”

“老爹,这上元灯会还有什么热闹可看?”

摊主往火塘里添了块冰疙瘩,“要说热闹,还得属舞龙蛇……”

话音未落,巷外突然爆发出一阵欢呼,不知谁的孔明灯撞上了街边酒旗,像颗坠落的流星划过檐角。

少年捧着汤饼蹦跳着走远了,摊主侧过身来,蒸腾的热气被手上的盖子堵住,“不知道哪个年轻人放这东西,十回有一半引了火。对了,今夜要放暖岁灯,郎君和娘子要不要去许个愿?”

“什么是暖岁灯?”封蘅轻声问。

“等等……等等……”老人说着,弯下腰从摊主弯腰从灶台底下抱出个柳编筐,里面躺着两盏拳头大的陶灯,灯身绘着褪色的莲花,灯芯浸在羊油里,边缘凝着褐红色的蜡泪。

“暖岁灯要夫妻两个一起点。”粗粝的指腹抹掉灯沿的油垢,“一盏灯漂三条街,漂得越远,苦就越少,福气就越多。”

摊主把陶灯推给两人,让他们往灯盏里倒油,“我家老太婆临死前说,她这辈子最欢喜的不是我送的金钗,是年轻时我偷带她出村看的那场野火会。”

“那时候后来我才知道,能让女人眼亮的从来不是金银,是有人肯陪她踩两脚泥。”

两人听到这话,心中微动,不知道为什么,突然连对视的勇气都没有了。

“当年我和老婆子放灯,她许愿来年多收两担粟米,结果秋天粮仓真的漏了个洞,谷子堆成了小山。”

“竟然这么准!”拓跋弘将灯盏放进老人递过来的竹编灯笼里,“看来一定要和我家娘子放这暖岁灯了!”

“真要放吗?”从摊子走出来,封蘅低声问他。

“你忍心不接受他的好意?”拓跋弘拎着两盏灯,“这或许是为他的娘子准备的,可惜没有用的机会。”

封蘅循着拓跋弘的视线看过去,摊主正对着柳编筐出神,枯瘦的手指轻轻抚过筐沿裂缝处的珠钗发簪。

昭仪喉间微涩,拓跋弘握住她冰凉的指尖,竹编灯笼晃出轻响,空场的溪涧边已聚了不少人,孩童们趴在冰面往水里扔石子,惊得暖岁灯左右摇晃。

他轻手轻脚地将灯笼放在岸边,陶灯倒映在薄冰上,像两枚坠水的月亮。

摊主不知何时跟来,往封蘅手里塞了把松针:“烧了驱寒,我家老婆子当年总说……”他忽然哽住,用袖口擦了擦眼,“说是松针香能引来星子听愿。”

拓跋弘蹲下身将松针点燃,青烟裹着苦香漫上来,昭仪望着他被火光映红的侧脸,她察觉此刻他们笼罩在无尽的深沉的幸福与哀伤中,眼角沁出酸涩的泪来。

“先许什么?”她的声音被夜风揉碎。

拓跋弘望着溪涧尽头的石桥,桥洞下结着冰棱,像串倒挂的水晶帘,他将陶灯轻轻放进溪涧,铜铃触到冰面发出清响,“愿此后……刀兵止,霜雪息,与阿蘅长相守永不离。”

昭仪的灯紧随其后漂入水中,两盏灯的影子在冰面上交叠,像双交握的手。

这次,拓跋弘没问她许什么愿。

成片的暖岁灯在河面摇摇晃晃,逐渐飘远与漫天星子融为一体。

他凑近她耳边:“若这灯能漂到平城……”

“那便照照平城的海棠吧。”

风愈加大了,拓跋弘将昭仪往怀里拢了拢,远处的篝火旁爆发出欢呼,舞龙队的赤金鳞甲游成火焰。

不远处的姑娘三两成群,轻声哼起歌谣:“暖岁灯,照长街,照得良人踏雪来。暖岁灯,照郎心,照得郎心似我心……”

“明年上元……还来盛乐放灯吧。”

昭仪抬头看他,见雪光映得他眉眼柔和如春水,她靠在他肩头,听着他胸腔里沉稳的心跳,轻轻点了点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