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参加,她往没人处一躲待上半天都不会被人发现,今时不同往日,打她露面起,身边人换了一波又一波,若不是有碍男女有别怕是围着的人只会更多。
殿试是无数学子心中梦想的殿堂,若能在殿试中得任意大人青眼,往后的日子平步青云。
沈诺希既知他们所求所愿,自不会与谁格外亲近,打趣聊天也只和之前就有交情的小姐进行。
还有一事说来也是邪门,她出宫后每逢祭拜周佑安父母,都是她一人前往,明明还没和周佑安怎样,倒是先和他父母混了脸熟。
沈流玥听闻沈诺希进京时,就同景岱商议,定下年后邀她进宫中小住的旨意。
沈诺希也没辜负景岱所托,刚一闲下来就把路上见闻整理成册送进宫中,其中好坏自有景岱定夺。
回家后本以为会和周佑安往来更频繁些,毕竟住址固定了,但不知为何除了小年送来的年礼外,书信往来竟不如路上奔波时频繁。
幸好她送去的书信都有回音,不然沈诺希估计要怀疑周佑安是否遇上不策,被人限制了自由。
有她在府中的年节沈府总是格外热闹,沈诺希仪式感很强,父母对节日的重视程度也不低,应她请求向几位师父下了请帖。
请他们带着家眷前来一同庆贺新春,有着年节挡道,母亲对她的婚事未曾太过催促,只是明里暗里提点让她留心一些。
大年初二景岱特批沈流玥回府探望,一年不见,姐姐身上气质有了明显改变,景岱年龄尚幼,经历事情也有限,朝堂上的人情世故少不了她从旁帮衬。
与人斗法最是伤神,每时每刻都要考虑周边影响,沈流玥不止一次在寝宫中枯坐,脑海中遍遍回想幼年同妹妹相处嬉戏的画面。
那时她未曾设想,有朝一日自己会坐到如今地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一举一动都在他人眼中。
回家这段日子,沈诺希充分利用之前结识的掌柜店家四处打探消息,把进京赶考的举子身份摸了大差不差。
其中最显眼的不过那几位会元①,凑巧刘博雅、潘季都是她认识的人,众人中还有一个名字引起沈诺希的注意。
是当初在宿迁认识河工郑阳的兄长郑瑞,那会就听郑阳说兄长在准备科举,没想到这么快就在京中遇见。
通过会考的举子已经一只脚迈入仕途,但真正能上朝堂的还需参加殿试优中选优,不然仅凭运气不知要等到何时才能有职位空缺。
殿试一事暂且不急,她和周佑安的关系到底该以谁为突破口让她辗转反侧。
纠结再三还是决定先向姐姐坦白,征求她的意见,她是景岱生母也是对景岱最了解的人,如果此行不通那一切准备都是徒劳。
春节刚过城中年味还浓,宫里借着上元节的由头,将沈诺希用一顶小轿请进宫中。
前皇后自朱正桦入陵后,请愿入寺,常伴青灯为国祈福,沈流玥顺理成章的搬进慈宁宫②,宫中一切按她喜好布置。
这里与之前住的永寿宫不同,占地面积更为宽敞,且慈宁宫拥有一间大佛堂,里面供奉着各位佛祖神仙,香火旺盛。
以前姐姐最爱待的地方就是佛龛前,一坐就是半天,这次入宫后沈诺希却发现姐姐甚少前往佛堂,空闲时大都是与她在一处聊天解闷。
前朝在准备科考殿试,后宫则在准备选秀,眼下景岱后宫还算清净,除了几个侍奉他的宫婢被封了位分外,还没有正儿八经的后妃。
景岱年龄很是尴尬,按照这里常规过年便是十二,到了该收人入房另立门户的年岁,是他登基后一直忙于政务,才让后位空悬。
这次选秀举国上下都很重视,其中可能就有日后的皇后,无论品行样貌样样都得拔尖。
遵从先皇遗令,朝中高位者的家眷不得任后位,可剩下的妃位如何分配、制衡也是一件难事。
谁压谁一头,谁比谁矮一截,皆是皇恩,位分不同从某种程度来说也证明此家在皇帝心中的地位。
想在小官、百姓、商贾中选几个有当皇后潜质的姑娘不是易事,之前几朝也不是没有出现过几轮选秀都没选中皇帝心仪之人,后位一直空悬的事情。
这也怪不得别人,皇子从小接受的教育都是最顶尖的,要想成为皇后,宠爱、才学、样貌、性格每样都少不了,不然就算坐上去也不稳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