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禁一向森严,只是林寂这次进来,却觉得巡逻的比往日还要多一倍。
去见王福复命之前,林寂先去找了郑十四。因着这段时间庄甫新的事忙得脚不沾地,暂时将调查玉璧一事耽搁下来,也不曾派人跟郑十四联络。
“大人。”郑十四还是那副清秀模样,但看着精神头好了些,脸上的伤也好得差不多了,见林寂唤自己,忙赶过来问安。
林寂是来述职,故而穿着官服频频引来侧目:“我长话短说,之前交代你的事怎么样了?”
“您说的那玉璧是太后的物件儿,可并未遗失啊。”
林寂皱眉,难道是王福给她的?可他们之间形同水火,无论怎样也不可能将这东西给太后才是。
“可是前段时间老祖宗给她的?”
郑十四摇头:“还没遇到您之前我就见太后拿出来把玩过,只是您说的时候我不敢确认,回去偷偷看了几次才敢确认。我问过掌事姑姑,说是先皇赐给她与顺阳王的,一人一块。”
除了这些,郑十四还跟他说了顺阳王那块是随身携带的,当时出了事连尸骨都没寻到,那块玉璧自然就不翼而飞了。
“有劳郑公公。”说完,从袖中拿出沉甸甸的荷包递给郑十四。
郑十四连连摆手,表示自己命都是林寂救的,做这些本就是应当,日后若还有事尽管吩咐。
等郑十四离开,林寂才往王福处去,路上一直琢磨着郑十四说的话。既然太后的没丢,那在灵州找到的那块就是顺阳王的,难道顺阳王没死,而是在灵州?
刚起这年头,林寂便觉得自己疯了,若顺阳王没死,怎会愿意在灵州那么偏远的地方盘桓多年而不入京。
“义父,这是庄甫新的供词,上面所述于儿子在他账本里核对的官员一致,只是人已经死了。”
王福刚从皇帝处过来就来见了林寂,对于这个儿子,王福还是比较满意的。这么些年来太后势力一直难以彻底拔除,有了这份供词,那些隐在暗处的太后党羽就能现世了。
“做得好,不枉我这几年的栽培啊。”王福翻看供词,嘴里夸着林寂,“这次我会亲自禀明圣上,这份功劳应是你的。”
“还得多谢义父栽培之恩。”林寂道,“这次咱们当真能将太后党羽尽数拔除?”
王福放下供词叹了口气:“这都得看万岁爷的意思,估摸着能把底下清干净,上头的……”
剩下的王福没说,林寂心里也知道,一次就想要将所有人都清干净,怕是难如登天,就算陛下肯,但如今朝堂上新人还未站稳脚跟,如若直接一锅端,怕是对社稷无益。
“但这份供词中有一笔银子是送去灵州的,上次派去灵州的人回禀,那里有专门豢养杀手的地方,且规模不小,若这二者有联系,那此次定能拿住要害!”
王福没再看供词,而是端起茶问:“你有何打算?”
“这次之后定会让太后一党有所警觉,在他们眼里厘清京中势力尚需时日,且并不知我们已经发现灵州之事,不如让我去灵州查,趁他们反应过来之前,一网打尽。”
林寂想拉太后下马的心思王福一早就知道,毕竟杀亲之仇不共戴天,眼下也确实是个好时机。
“太后前段时日无故病重,御医只说心思郁结,多加修养即可,不过据太后宫里的人说,这病来得蹊跷,甚至有愈发严重之势。”
林寂心下了然,难怪方才入宫见守卫比平时多,原来是太后病重。
“宫里不太平,灵州最近也不太平,我看内阁呈上来的折子,说是那边闹了倭寇……”
林寂随即心领神会地问:“司天监可有说什么?”
“你不说我倒是忘了,赶明儿我问问监正,太后凤体可不能因为些不干净的东西受损。”
“义父英明。”
二人一坐一立于堂内,清风撩拨开竹编门帘,内里是一副父慈子孝的场面,可当真放在他俩身上又有种强烈的割裂感。二人说到底不过是利用关系罢了,林寂要借势复仇,王福要有人给自己清理政敌。
王福之所以会一直用他,就是因为林寂脑子够灵活,办事也狠,能处理宫外自己不方便出面之事。
“你且回去等着吧,好消息就快上门了。”
庄甫新的死就像石头落入池塘,虽然他很快沉底,但溅起的涟漪却是层叠不休,京中不少人心惊胆战竖起耳朵听着外头的风吹草动。
很快对于庄甫新一案,察事司和大理寺共同就对外公布了判决:查抄家产尽数充公,因念认罪积极,允尸身回乡。
庄甫新家中已无后人能扶他灵柩归乡,最后还是一直照顾庄其蓁的老妇带着他父女二人的薄棺,买了头老驴,一晃一晃往扬州走。
春光晃眼中,她回忆起多年同老爷进京时的模样。那时老爷是富甲一方的商人,夫人是扬州最有名的青衣,自己跟在他们身后,走路都不自觉抬着头,免得给主家丢了面。
那时进京的排场大得很,光是老爷给夫人置办的头面都拉了两车,据说还有一大半都用商队运来,还不说其他的物什装了好多车,当时跟在后头的家生子都好几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