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宜溪人还在通政司里审折子,一场她甚至没资格参加朝会过后,她便成了“安乡郡主”。
澧朝唯一一个没有封地,不与皇室同姓的郡主。
宣旨的太监在通政司里找到人,宣读完圣旨后向她道着喜。池宜溪抬头接旨,发现居然还是上次来她家宣旨的太监。
“恭喜安乡郡主,这是咱家今年第二次来向您贺喜了。”小太监这次真觉得池宜溪可真有些本事,啥都没做就先封官,后得名。
不愧是苏监正提到的命硬之人,瞧着也是荣辱不惊。
“多谢公公。”池宜溪谢道,接过圣旨后,也同上次一样给他塞了荷包。
小太监掂了掂,果然比上次重些。
“郡主服制已经差人送您府上了,明日切莫忘记去宫中谢恩,到时会有人在宫门旁候着等您。”
宣旨太监离开后,池宜溪看着手中的圣旨出神。
这就是权利的力量吗?文嘉公主的一句话,她就能成为郡主,成为太后收养在宫外的“义女”。
若去年父亲出事,她也有这种力量,是不是就能救下父亲,也不会在太后宫中险些被打死。
“别高兴傻了。”郑文宝走过来提醒道,“封了郡主你也是知事,还得干活儿。”
“多谢郑经历提醒。”
池宜溪收起圣旨,转身向郑文宝道谢。
郑文宝对朝中事虽不怎么感兴趣,但却也是极敏感的。
若真是过继,宗室中不乏合适的人选,再不济也有番地郡王,怎么也轮不着一个八杆子打不着的池宜溪。
这恐怕跟党争脱不了干系,这其中池宜溪怕是被利用的棋子罢了。但看池宜溪这神情,分明是知晓的,不过为何她宁愿做那些上位者的棋子呢?
郑文宝知道她经历的事,心中难免怜悯,伸手拦住了池宜溪的路。
“你可知这封号不是好拿的?”郑文宝说道。
并非她要多管闲事,只是她初入官场时,遇到过一个姑娘,聪慧讨喜,仅凭一只笔,便能拿到通政司经历一职。
那姑娘和池宜溪有一样的眼神,知世俗而不世俗。可惜她只在通政司呆了半年,最后成了上位者争斗的一枚废棋,下场凄惨。
当时她只想活在自己圈定的范围内,可经过那事之后,心中再没了傲气,如今实在不忍心看池宜溪步了后尘。
池宜溪知道郑文宝的善意,不过灵州她时一定要去的,文嘉公主自从得知宣明帝要翻案后,也在暗中查找胜王并未起兵造反的证据。
文嘉公主曾看过发往胜州的召罪书,其中说“……胜王谋反,器出灵州莫家村,人赃俱获……”
她当时有怀疑是无端栽赃,但看了莫家村人的认罪书,并不不妥,莫家村也搜到了造兵器的工坊。
胜州和灵州隔了座揽怀山,揽怀山脉绵延万里,青山终年一色,飞瀑流泉是很多文人墨客喜爱之地,将澧朝分为南北两边,若当真将灵州兵器运往胜州,其实也无不可。
所以当年这条证据,被视作相当关键的一点。
但楼玉所说的起兵一事,直接点醒了文嘉。
莫家村造兵器是真,但买家一定是胜王吗?有人借着胜王之名,行自己便宜之事也未尝不可。
只是之前并未上报灵州有人屯兵,所有人没往深处想罢了。
倘若只有林寂一人前去,抗倭并非易事,到时分身乏术也难办。
文嘉要拉她入局,一是因为她明面上是太后的人,二来她捏稳了自己想为胜王翻案,完成父亲遗愿,并不是真心效忠于太后。
左右林寂也会去,她倒也比较放心。
池宜溪故作轻松,两手合拢在袖中,毫不在意:“拿人手短,我知道的,不就是替太后祈福吗?我就当去玩儿了。”
“你这趟怕是不太平,也不知你得罪什么人了?”郑文宝还真担心这趟她去了就回不来了。
可圣旨已下,断然无法改变。
池宜溪在通政司多受郑文宝的照拂,知道她是实打实关心自己,这人嘴上不饶人,却是个极其细腻入微的,很多事只是看破不说破罢了。
通政司中一个郑文宝,一个柳阅微,还有江枕,她觉得当真是正人君子,虽然面上谁也不饶过谁。
“罢了,你到时若有我能帮上忙的就写信给我,千万当心,别地不比上京安全。”
郑文宝知道自己能帮她的也只有这些了,只能祝她平安归来。
“多谢。”
因着圣旨下的急,池宜溪还要回家做些准备,同郑文宝告别后,又去江枕那里告了长假。
江枕依然是初见时事不关己的模样,只是让她趁着这次出行多看看别地风景,他们这些京官一年到头也得不到假,就在这一亩三分地里打转。
翌日,池宜溪早早起来梳洗,特地描了适宜的妆面,穿戴好郡主形制的衣冠。
这衣服不像她那身官服干净利落,三层内里还不够,外头还得加件外袍,挂上禁步,稍动一下就和腰间挂的玉牌一起作响。头冠也是和衣服一起送来的,掐丝缠枝、镂空镶花,无论远观还是近看,都无疑是件华美至极之物。
和喜、和悦二人一起帮她穿,也废了半天劲才收拾好,将最后一根金簪插上后,二人又来回检查了一遍,生怕倒是殿前失仪闹了笑话。
池宜溪本不用起太早,要在朝会结束之后才有机会向陛下磕头谢恩,不过这种时候还是提早准备好才行。
也不知今日是否能见到太后,按理说自己成了她的义女,又要去灵州为她祈福,怎么招也得见上一面问安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