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迷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看书迷小说网 > 【夫勾】碎琼乱玉 > 第16章 藏祸心

第16章 藏祸心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他这么一笑,那人的脸色霎时间就白了几分,额上冒出细密的汗珠来。吴王收了笑容,睨着他说:“你不必害怕。寡人只是突然有感而发罢了。如今局势纷乱,各路诸侯蠢蠢欲动,其中必有奸邪之徒怀揣歹意,伺机暗害于寡人。最近朝政事务繁琐,外加东征诸侯,实在无法分神他顾,即便身边出了奸佞小人,寡人也一时难以察觉。”

那随从一听,顿时吓得几乎晕厥过去,忙叩首颤声道:“大王英明神武,必然可以扫清敌国,安邦定国,称霸天下。”

吴王却摇了摇头,低声叹气道:“如今群雄崛起,各国之间彼此牵制,虽然大势尽在我手中,却也不是说能稳操胜券。倘若寡人一时不慎,误中奸人的诡计,就只能被那些虎狼围攻,后果不堪设想。”

那人听得胆战心惊,当即磕头如捣蒜,急忙附和道:“大王心思缜密,为人深谋远虑,定能立于不败之地,成就千秋伟业。臣恳请大王不要太过担忧此事,以免忧思过重,损伤身体。”

吴王又仰头饮酒片刻,随即叹了口气,道:

“你不必说好话奉承寡人。如今正值吴国多事之秋,寡人也有些心绪不宁。不过眼下局势微妙,各方势力都在蓄积力量,谁胜谁负,尚未可知。若是稍有不慎,只怕会弄得满盘皆输。”

他说话时,目光不觉移向不远处的一座木桥。而此时,从对面走过来一群衣衫褴褛的穷苦百姓,正沿着河岸徐徐前行。

那群百姓面黄肌瘦,骨瘦如柴,个个面色憔悴,行色匆匆,显然是逃荒出来的难民。他们身上裹着粗布麻袍,腰系绳索,脚蹬草鞋,手里拖着些随身携带的衣物和包裹。拖家带口,扶老携幼,沿着小道逶迤而去。在他们的身后,还有几名士兵手持刀枪紧随而行,不住地驱赶谩骂,威胁恫吓。这些人吓得噤若寒蝉,低垂脑袋,缩着肩头,小心翼翼地前进。看样子是被官府下令强制遣送出境的流民。但凡是不肯走的,便要遭受官差们的拳打脚踢和棍棒鞭笞。于是,一路上哀嚎不断,求饶之声此起彼伏,哭喊声震天动地,凄凉至极。然而,押送他们的官兵却对此置若罔闻,依旧呵斥驱赶那些手无寸铁的老弱妇孺。

这一行队伍从吴王身边经过,径直穿过木桥,一直走到树林深处去了。

而吴王望着他们消失的方向,久久凝望着,没有言语。脸上阴晴不定,一双紫瞳晦涩阴鸷,透着慑人的寒芒,令人难以窥测其真实情绪

这时,一名随从试探地走到吴王身边,小心翼翼地说:“大王,这些流民实在可恨。他们都是些胆小怯懦,贪生怕死之辈。如今四海不太平,正是中原大战激烈的时候,他们却选择背井离乡,远远离开故国都城,去往他乡,以期躲过这场浩劫。可是他们却从不曾为国出力,也没有过半点贡献。反而还拖累家族,连累了无辜之人。依臣看来,朝廷理应给予他们严惩。”

吴王沉吟着,却没有说话,而是继续盯着那些流民离去的方向,陷入长久的沉默。半晌后才开口道:“这些流民,是从哪里来的?”

那随从答道:“回大王,他们是来自南方一带的穷苦百姓。今年冬春之际,当地连续发生了几场大旱,庄稼颗粒无收,以致民不聊生。许多流民纷纷背井离乡,北上逃荒来了。”

吴王冷哼了一声:“这些愚昧之人。中原征战,四方乱世,到处都是烽火硝烟,难道比他们那里还要安定太平不成?倘若再往前逃走,只怕就会被敌人俘虏,到时候死得更快。若留在原地,或许还能等着朝廷救济,不至于死于非命,不是更好?而那等愚蠢无知的人,反倒不懂得这个道理,非要往北逃。逃来吴国的都城,结果又能如何?”

那随从赶紧俯身,恭敬道:“大王圣明。这些人贪生怕死,毫无廉耻道德之心,故而不懂得礼义廉耻和尊卑等级。他们见吴国富庶繁荣,便以为这里是一片乐土,想要投靠这里,寻找庇护。殊不知这本就是一桩自取灭亡的糊涂事。臣以为,朝廷应当立即颁布律令,严令禁止他国流民进入都城,扰乱城池治安。若有人强行闯入吴国,便是大罪,一旦抓住绝不宽恕。”

吴王听罢,略作沉吟之后,点头说道:“既然如此,就按照你说的去做吧。你马上去拟一道命令,让军部张贴告示,告知百姓此事。这样一来,那些流民也不会那么心存侥幸了。还有,这次将他们遣返回故国途中,不能纵容那些士兵随意打骂,否则会激起民怨。若是再有下次,定当军法处置,严惩不贷!”

“诺。”那人说完,立即躬身退下,急急地跑开了。片刻之后,那边的军部就收到了传令兵传达的旨意。他们立即下令士兵前往各大城门张贴告示,严禁一切外来流民入城,违者格杀勿论。而遣送流民的官兵也不准在沿途打骂虐待百姓,必须保证流民安然抵达边境,方能返回。这一连串命令从军部下发到边境各个角落,很快就被执行下去。而那些藏在吴国都城各个角落的流民得知之后,心中一片惶恐,无不心寒。他们为了逃离灾难,不远万里来到吴国,本想有个安居之所。谁料到朝廷却毫不留情地驱逐他们,毫不怜悯。若是不遵守命令的话,就要治罪。如今朝廷法令森严,军队遍布全境,又有谁敢抗拒呢?

况且那士兵和护卫都是凶神恶煞的恶魔,动辄杀人,百姓们自然是心生惧怕,不敢稍有违抗。

于是,在官差们的强势威逼之下,那些流民纷纷抱头痛哭,然后收拾行囊,拖家带口地朝着边境去了。这一路上,哀鸿遍野,哭喊不绝。可怜那些老幼妇孺,全都失魂落魄,拖着虚弱的脚步,摇摇晃晃地走了。这一夜,吴都灯火通明,兵甲林立,守卫森严。而城外的道路上,更是戒备森严,巡逻队往来不断,丝毫不敢懈怠。他们不停地搜寻着路边各处,搜查可疑分子。同时还要清点路过的百姓,查验户籍文书,仔细核对身份姓名,看有没有可疑之人混进来。

此时此刻,天色已晚。月光惨淡,大地一片昏暗。吴宫内烛火高照,宫灯处处,亮如白昼。但外面却是乌烟瘴气,月朗星稀,一片漆黑。除了隐约闪烁的星星之火,一切都仿佛深不见底,沉闷压抑。

吴王寝殿的台阶前,隐隐约约传来着阵阵笛音,那声音时断时续,忽高忽低,飘渺虚幻,空灵宛转。如同从九天之外传来,清逸脱俗,不染尘埃。

夫差摘叶为笛,独自坐在台阶之上,闭目吹奏。他一袭青衣华服,墨发披肩,玉冠高束。身形清傲孤绝,风华无双。紫瞳微寒,眉眼冷淡,长睫低垂,凤眸半掩。唇角抿成一条孤傲绝美的弧线,冷凝清艳,如冰玉般剔透晶莹。笛声幽咽,似诉离愁,丝丝缠绵。然而在他清俊如画的脸庞上,没有丝毫情绪显露,只余平静幽深。

他只是静静吹奏,不言不语。笛音时而高昂激荡,时而幽咽低婉,起伏跌宕,如泣如诉。无人知他所思所想,无人知他所念所愿。他只是孑然一身,独坐寒月,吹笛殇歌,默然沉思。那般清寂的身影映衬着漫天星光,仿佛与天地融为一体,化为千古明月。

曲毕,夫差睁开眼眸,凝望夜空。他的目光透过层层云雾,穿透重重迷障,看到了星空尽头那一抹璀璨银色的华光。那是属于他的天下。他要将这世间尽握手中,要让这日月星辰尽皆落入他怀中。而这一切,都将用鲜血来祭奠,用刀剑来成就。他要踏碎这片血染的江山,铸就千秋霸业,傲视寰宇苍穹。他要这天下诸侯匍匐于脚下,俯首称臣,对他顶礼膜拜。他要凌驾苍生万众之上,睥睨九天,雄踞山河。他要吴国与天上明月同辉,与世间日月同寿。

夫差站起身来,看着夜色笼罩下的广袤河山,他唇角微牵,淡淡一笑,然后将手中叶子缓缓放下,转身回殿,翩然而去。留下空庭寂寂,凉月无声,伴星河长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