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迷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看书迷小说网 > 梁祝之回归 > 第43章 43今生-明面争执

第43章 43今生-明面争执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景朝历三百二十七年,北境烽烟漫过淮河。马文才亲率的玄甲军踏碎徐州城门时,扈渎江上漂浮的断戟还凝着暗红血痂。残阳将朝廷军的"景"字战旗染成绛紫色,随着江水向东漂去,句章以南的密林中,景朝皇帝的逃亡车辇碾过满地枯黄的落叶,惊起一群寒鸦。这场从徐州到吴郡的征伐,看似让北景王的势力如日中天,却不知暗潮已在新占的土地下翻涌。

谋士顾均抵达徐州那日,城楼上“景”字大旗刚被扯下。他带着马文才的手谕走进州府,看着堂下跪着的原班官员,只轻飘飘说了句:"朝廷余孽,当诛。"他话音未落,两侧刀斧手已手起刀落。血腥味混着墨香弥漫开来,几个身着锦袍的官员面无表情地交换眼神,袍角掠过青砖时,连尘埃都未激起。

青州城的晨钟依旧在卯时三刻准时敲响。早点摊的蒸笼腾起白雾,挑夫的扁担吱呀声混着此起彼伏的叫卖。街边包子铺的王掌柜揉着面团,看着衙役们匆匆走过,嘟囔着:"又要征粮了。"没人注意到,朱红王府门前的守卫换了新人,腰刀在晨光中泛着冷芒。

马文才的书房彻夜亮着灯。案头摊开的舆图上,从徐州到吴郡的区域被朱砂重重勾勒,旁边摞着草拟的庆朝官制文书。"顾均到徐州已经七日了。"他将茶盏重重搁在案上,瓷杯与青石碰撞出清脆声响,"那些太守太尉,可有异动?"

陈参军展开密报,烛火在他脸上投下明暗交错的阴影:"回王爷,顾先生已按计划处置朝廷派系官员。不过......"他顿了顿,"徐州李氏、王氏等氏族,表面恭顺,私下却频繁集会。"

同一时辰,王府西侧账房内,桓秋正逐笔核对扬州粮行的账本。夏眠匆匆掀帘而入,袖中滑出一封密信:"王妃,徐州传来消息。"她压低声音,"李氏次子已接管盐场,愿以漕运为投名状。"

桓秋指尖划过信笺上的暗纹标记,将信纸凑近烛火。火苗舔舐着字迹,"漕运"二字在灰烬中蜷曲成灰。"告诉李公子,按原计划行事。"她将算盘拨得哗哗作响,"通知扬州粮行,明日起增运二十石糙米,走隐秘水道。"目光扫过窗外巡逻的侍卫,又叮嘱:"此事若有半点泄露,提头来见。"

银钏儿捧着披风候在一旁,低声道:"王妃,城西码头的张管事求见。"

桓秋起身整理衣襟,突然轻笑出声:"王爷还是太自信了。"她望着窗外渐暗的天色,"那些氏族嫡子们,哪个不是在吃人骨血里长大的?"

她就知道,马文才不会动那些氏族子弟。马文才太依赖前两世的记忆了。他以为握住氏族的头面人物,就能掌控一地。却不知在那些深宅大院里,继承权的争斗远比朝堂更血腥。每个嫡长子身后,都站着虎视眈眈的兄弟;每块封地的契约上,都沾着看不见的血手印。氏族,比之朝堂更加残酷,对于大氏族的继承人,向来是能者居之,若是不能服人,那就庸者下。

桓秋比他更懂这些——当马文才忙着安抚太守太尉时,她的人已经在徐州的酒肆茶楼,与那些不得志又有才华的嫡次子、庶子、旁支们推杯换盏。真正的继承人,多少有傲气,能被她拉拢的,大多是竞争对手,需要资源的那种。现在徐州那些被抓捕的太守太尉,背后也多的是觊觎者。现在,机会来了。

顾均的加急文书送到马文才案头时,已是月余之后。“近日政令多有阻滞,原安抚官员所言难行……”马文才捏着信纸的手指发白,上面“政令难行”“人心浮动”等字迹刺目。窗外的梆子声惊飞了檐下的寒鸦。文书被摔在桌上,震得砚台里的墨汁溅出。

他立刻召集幕僚,却不知此时徐州的盐场、粮庄,半数账本上已悄悄盖上了桓秋的私印。

“王爷,此事蹊跷。”陈参军展开舆图,“这些突然冒头的管事,背后都与青州商队往来密切。”

马文才盯着信上的青州桓氏印鉴,突然想起出征前那个夜晚。桓秋在书房核对账本,烛火映着她认真的侧脸,他当时还笑着说:"夫人管好内宅便好。"此刻想来,那些深夜的灯火,原是为今日所燃。

当顾均奉命以“北景王赏识”为由拉拢徐州新贵时,得到的却是清一色的婉拒。有人说要守孝三年,有人称病闭门谢客。最后传回的密报让马文才摔了茶盏:"徐州新晋管事,皆认青州桓氏为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