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书房内,萧姝和正坐在案前,手中握着一支朱笔,目光落在案上的奏折上。听到脚步声,她抬起头,见是檀言昭,眼中闪过一丝柔和。
“殿下。”檀言昭躬身行礼,随后将手中的画卷呈上:“这是燕世子与臣新绘制的治水图纸,请您过目。”
萧姝和接过画卷,缓缓展开。
图纸上线条清晰,标注详尽,河道、堤坝、泄洪口等一应俱全,甚至还在关键处做了详细的注释。
“不错。”萧姝和点点头,眼中流露出赞许之色,“小皇叔果然心思缜密,连细节都考虑得如此周全。”
檀言昭微微一笑:“燕世子为此次治水之事费了不少心思,臣也只是从旁协助。”
萧姝和抬眸看了他一眼,语气中带着几分调侃:“檀将军何时也学会谦虚了?”
檀言昭神色一滞,随即笑道:“臣不过是实话实说。”
萧姝和轻笑一声,将画卷放在案上,目光落在檀言昭身上,语气渐渐严肃:“此次南下,你可有把握?”
檀言昭神色一正,沉声道:“殿下放心,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所托。”
萧姝和点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复杂:“江南官场水深,你与小皇叔务必小心行事。若有任何风吹草动,立即让暗卫禀报于我。”
檀言昭拱手道:“臣明白。”
萧姝和沉吟片刻,忽然问道:“季大人方才在外面可与你说了什么?”
檀言昭如实回答:“季大人只是叮嘱臣多加保重,并未多言。”
萧姝和轻笑一声,语气中带着几分意味不明:“他倒是会说话,若他能真心悔过,倒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檀言昭闻言,心中一动,试探性地问道:“殿下,季大人此次坦白,是否另有深意?”
萧姝和抬眸看他,眼中带着几分赞许:“小将军果然敏锐,季大人只是小贪,但并非大奸大恶之徒。此次他能主动坦白,本宫便给他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若能助我们肃清江南官场,本宫自会从轻发落。”
檀言昭点头:“殿下英明。”
萧姝和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外面连绵的雨幕,语气中带着几分感慨:“江南水患,牵动万千百姓性命。此次南下,不仅是为了治水,更是为了肃清官场贪腐。你与小皇叔肩上的担子,不轻啊。”
檀言昭走到她身后,目光坚定:“殿下放心,臣定当竭尽全力,还江南百姓一个太平。”
“江南水患,不过是冰山一角。本宫要的,是彻底肃清这朝堂上的蛀虫。”萧姝和的声音掷地有声,眼睛中似有亮光闪烁。
檀言昭郑重许诺:“臣愿为殿下分忧,万死不辞。”
萧姝和转过身,眸中闪过一丝温柔:“有檀卿在,本宫便安心了。”
两人相视一笑,御书房内的气氛顿时轻松了许多。
萧姝和重新坐回案前,提笔在图纸上批注几处细节,随后递给檀言昭:“去吧,与小皇叔商议,尽快准备好南下事宜。”
檀言昭接过图纸,躬身行礼:“是。”
萧姝和转过身,与他对视片刻,忽然轻声道:“小将军,你一定要平安回来。”
檀言昭心头一震,突然单膝跪地:“臣定不负殿下所托。”
一缕天光透过窗户,掠过她鬓间的凤钗。
檀言昭望着那颤动着的金珠,忽然想起在边关时大哥说过的话——真正的凤凰,从来都是浴火而生。
他的殿下,亦是如此。
翌日早朝,金銮殿上。
萧姝和一袭玄色朝服,头戴九凤冠,端坐于高台之上。
她目光扫过殿内群臣,声音清冷而威严:“江南水患,事关万千百姓性命,今特派燕王世子萧岑为工部侍郎,檀言昭为钦差大臣,携赈灾银即刻南下治水。”
此言一出,满朝哗然。
萧姝和一手搭在鎏金扶手上,眼神瞥见檀言昭站在武官队列的最末,玄色官服衬得他如一把未出鞘的剑,面容尚且稚嫩却气势凛然。
檀言昭与萧岑还未跪下谢恩,只见文官队伍里走出一人,口中高呼:“殿下三思!”
刘御史跪倒在地,官帽歪斜露出一角花白鬓角,上面还绑着纱布,正戚戚然的高声喊道:“檀将军未到弱冠之龄,怎担得起钦差重任?还请殿下收回成命,令择人选!”
萧姝和微微眯眼,抿着的唇角彰显着她的烦躁。
这刘御史,在萧姝和手执圣旨摄政监国时,便一直上折子劝谏,早朝时更是直言“女子怎可摄政”,被她三言两语驳回时,更是烈性的以死相谏。还好中途被卫将军拦了一拦,磕伤了额头。
萧姝和干脆下令让刘御史回府静养三月,不必上朝。
没想到,今日他又被请了出来。
萧姝和的目光扫过下方站着的户部尚书、礼部尚书、王大人三人,三人面色各异,显然与之脱不了干系。
冷笑一声,萧姝和直言道:“刘御史是上次撞柱彻底磕坏了脑袋?本宫怎不知,一个人是否有能力,是看其年龄几何?”
刘御史脸色难看,刚想反驳,萧姝和又继续开口。